新闻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四世同堂话中秋:那些年我们一起过的中秋节

来源: 作者:赵晓慧 2017-10-05 09:14:03

83岁的张书婷老人。记者 赵晓慧 摄

  长城网10月4日讯(记者 赵晓慧)10月4日,中秋佳节。家住河北魏县的张书婷老人和儿孙们围坐一堂,吃饭、聊天,好不开心。谈及中秋节,这个四世同堂的家庭顿时热闹了起来,一起回味起儿时的“中秋味道”。

  张书婷:中秋是能吃到白面月饼的“重要节日”

  张书婷老人出生于1934年,今年已经83岁高龄了。她记忆中的中秋,远没有现在那么“多姿多彩”。

  “那时候过中秋节,可不像现在,更不是为了过节而过节。”老人告诉记者,儿时中秋,最开心的是能吃到白面做的月饼。

  “虽然一人只能吃到一小块儿,但心里却是无比的满足。”据老人介绍,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所以日子过得比较清贫,一年下来,只有重要的节日才能吃到一顿白面。因为中秋是“重要节日”中的一个,所以自然而然地成为自己特别期待的节日。

  “在那一天,母亲会早早地和好面,放在灶火上醒着,等到傍晚时分,面也差不多发好了。母亲会拿来提前买好的糖和自家树上打下洗净的枣,认认真真地开始做起月饼。”忆及往事,老人原本昏黄的眼中似乎有了光彩,脸上也带了笑意,仿佛那些事情就是昨天刚刚发生一般。

  “月饼蒸好后,母亲总是不舍得吃的,小心翼翼地分给我们,开心地看着我们贪吃的模样。”老人说,虽然那时的月饼花样单一,口味也极其单调,但因经了母亲的手,便有了“独家味道”,现在回想起来,心里都是满满的幸福。

中秋节前夕,各大超市卖场月饼销售火爆。记者 赵晓慧 摄

  武玉珍:中秋是裹着白面粉的“杂粮月饼”

  武玉珍是张书婷的儿媳,1956年出生的她记忆中大多是吃不饱的日子,对于中秋,她印象最深的便是裹着白面粉的、不知什么面儿的“杂粮月饼”。

  “小时候吃的最多的就是窝窝头,一点儿棒子面儿和着各种野菜,偶尔的一顿白面条是当时最奢侈的享受。”武玉珍说,儿时的她总是特别渴望过节,“只有那时候,才能吃上一顿好的。”

  “有时候也会有白面蒸的月饼,但最多的还是黄面儿做的。”武玉珍告诉记者,在那个物质条件极为贫瘠的岁月里,生活总是跟饥饿相伴。

  “家里穷,没那么多白面,所以就用各种杂粮面做月饼。但穷人也是要面子的,于是在上锅蒸之前,会将做好的月饼在撒了白面的案板上‘滚一圈’,这样,裹着白面的‘杂粮月饼’就出来了。”武玉珍笑着说,她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个味道,那时的酸涩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化为一种美好。

[1]  [2]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中秋节,四世同堂,幸福
责任编辑:韩建强
推荐阅读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