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游客在正定南城门游览。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赵杰摄
“真正把精神文明建设当做战略方针来抓。首先是克服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的错误思想。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都是硬任务。”这是习近平同志1982年12月在正定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会议上提出的明确要求。
正定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时的重要指示,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以贯之谋发展。特别是在文明城市创建中,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共建共享,把群众的呼声变成群众的掌声,大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
●把创城这件百姓的事放在心上
“群众看到的事做好,群众没有看到的也要主动去做好。”石家庄市委常委、正定县委书记张业说,文明城市创建中,正定县抓细节、补短板,小到一把木椅、一株花木、一张门票,都要体现“古城古韵、自在正定”的气质和韵味。
面对百姓反映绿地少、休闲没去处的问题,正定县拆除各种违章建筑和超期临建,利用清理出来的场地建设公园、广场、绿地等,改善城区环境,提升城市整体风貌。工作中,该县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先后完成了14个片区的房屋征收工作,动迁813户、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无一上访,实现了和谐征收、和谐拆迁;清除了占据16年之久的梅山东路马路市场;将占压规划红线的新华书店、邮局旧办公楼拆除后改造成为街心公园和停车位;定向爆破与古城风貌不相符的违建“大鼎”。
截至目前,全县共拆除违建6523处、76410.3平方米,清理土方374839.5立方米,平整铺设路面453548平方米,
清理拆除广告牌匾18178块,粉刷墙体477376平方米,新增公益广告26000余块。
改造提升12条主次干道;完成了云居湖公园、迎旭公园、常山公园二期绿化提升等10大园林绿化工程;对535条背街小巷进行风貌整治;对城区内主要街道门头牌匾进行更换,“擦亮门脸儿”换新颜……一个个惠民项目的实施,让正定愈发光彩夺目、和谐宜居。
群众的事没有小事,正定县从百姓关心的小事入手,把创城做到百姓的家门口,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品质,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创城带来的“红利”。
停车难几乎是每个城市的通病,针对群众反映的停车难问题,正定县全力建设智慧旅游、智慧停车。拆除机关事业单位围墙,打开院门,免费停车;新建10个大型免费停车场,同时抹平马路牙子,在道路两侧便道上施划停车线。目前,城区内停车全部免费,车位达15200个,极大地方便了居民、游客。
城市环境越美好,群众心里越亮堂。针对城市外接线路杂乱无章、乱抻乱搭现象,正定县从细节入手,开展“弱电入地”工程,多家电信公司协调联动,光缆入地与杆线拆除同步进行,告别了恼人的“空中蜘蛛网”,还群众清朗通透的蓝天。
免除天宁寺等7个景点门票,并在景点景区、公园、路旁设置了便民服务台、配备便民座椅520把;在4个停车场安装32个充电桩,设置直饮机,免费提供直饮水;投放60辆免费观光游览车,投放50辆共享电动汽车;开放中小学操场和体育设施,供群众健身锻炼;新建东外环公办游泳池,解决了县城多年没有室外游泳池的问题;拆除西关南侧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改造为便民市场,将失去活力的商业综合体用于民生,改造为农副产品便民店,全县新建、改造提升5个便民市场;将原交通局、粮食局、教育局等单位旧办公楼改造成为幼儿园,新建幼儿园、学校6所,缓解了入园难、入学难问题;将卫计局、水务局等单位旧办公楼改造成快捷酒店,用于民生和旅游接待……正定县推出的系列举措件件接地气,事事重民意,让百姓得到了实惠、享受了成果。
9月23日,居民在正定街头游玩嬉戏。据了解,正定县拆除各种违章建筑和超期临建,利用清理出来的场地建设公园、广场、绿地等,改善城区环境,提升城市整体风貌。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赵杰摄
●真刀真枪地打创城攻坚战
“原来须弥塔被破旧民居包围,从外面几乎看不到塔身,现在通过拆迁,从路上就能看到须弥塔,多敞亮。还建成了免费停车场,方便了停车。”说到拆迁带来的效果,附近的居民吴秀芬看着美景高兴地说。
按照总书记“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即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批示精神,做好古城保护工作。正定县发挥“县区合一”改革优势,拓展古城旅游发展空间,向新区疏解非古城功能,按照5A、4A级标准提升隆兴寺、荣国府、广惠寺、县文庙、阳和楼、南城门片区等景区。目前,24项工程已完工18项,6项正在实施。
传承总书记当年“旅游兴县”战略,依托丰厚历史文化资源,以打造中国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以旅游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围绕“登得上城楼,看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精心打造“古城古韵、自在正定”,促转型升级,使旅游业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构建智慧旅游网,实现WiFi全覆盖,建设智慧旅游中心、旅游数据中心,建成一批智慧景区、智慧停车场、智慧酒店、智慧餐饮;亮化古城,打造靓丽风景,发展夜经济,引入酒吧、茶社、书屋等休闲业态;大型实景演出《正定记忆》以人物、文化说历史、兴旅游,观者无不感到惊叹;打造民俗文化村、旺泉街、荣国府等旅游餐饮目的地,千年古郡、北方雄镇历史风貌初步恢复……在恢复古城风貌、做活古城文化游基础上,正定县坚持全业融合,推进“旅游+文化”“旅游+美丽乡村”“旅游+体育”等,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件件是大事。正定县坚持为百姓服务,为城市服务,用实际行动“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老旧小区问题多,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直接关系居民的生活质量。正定县重点围绕老旧小区道路改造提升、清理垃圾、拆除违建、美化楼体等内容,修缮公共设施,完善人防、消防、物防、技防“四防”建设,对城区内223个居民小区进行改造提升,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物资小区在分包部门的协调下,拆除了老旧锅炉房、泵房、违建车库,空中搭建的暖气管道、电缆全部入地,新增绿化面积1560平方米,建设500平方米健身广场。居民李世海高兴地说:“出门更豁亮了,健身、停车、出行方便了,身在公园中,生活比蜜甜。”
好的生态环境是一座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定县自上而下形成合力,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治理,清除取缔“小散乱污”企业392家,列入全县燃煤锅炉淘汰清单的420台10蒸吨以下锅炉已全部淘汰,积极推行煤改气工作,9月底前全县域实现煤改气。
为高效服务群众,正定县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建管分离”,将环卫、园林绿化等职能和部门归并到城市管理局,构建了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的城市执法管理体制;组建行政审批局,实现一个窗口对外,方便了群众办事。
●创城的戏大家唱
如何打好创城攻坚战?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会让工作事半功倍。正定县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使县城内的每个创建点位都有1个明确的责任单位、1个包保单位、1至2名责任人。“网格化管理就是通过包段、包区域将责任分解,让县城的每一寸土地都有责任人。”正定县文明办主任任庆芬说。
位于正定火车站北侧的铁路宿舍住有138户居民,小区没有物业,无人管理。网格负责人发现问题后,协调城管局卫生队,出动28辆车次,对堆积了10余年的垃圾山进行了彻底清理,清理垃圾2000余立方米,赢得附近居民称赞。
网格化的分块管理,构建了各方参与、全面覆盖、上下联动的模式,一些小事很快得到解决,一些大事、难事也通过网格化管理减少了中间环节,加快了进程,在网格中勾画出一幅和谐幸福的民生画卷。据了解,创城以来,该县通过网格化管理发现问题11111个,解决问题11029个。
县领导进社区与群众密切联系,入户宣传文明知识。干部用真情和群众沟通,老百姓的意见建议带回来了……在县级领导深入社区与群众互建互动的影响下,全县上下形成了众志成城、全民参与的创建大潮。“创城,不做看客;创城,没有局外人”的观念深入人心。
组织开展社区入户、街头随访;开展“小手拉大手”“创建文明城、党员在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文明交通、文明环境、文明旅游等十大文明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文明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群众文明素质的提高,也不断提升着整座城市的气质。正定县依托“最美正定人”、道德讲堂等活动和载体,扎实开展文明素质教育培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水平。“我和同事去逛正定南城门,看见遛狗的人们手里都拿着小铲,一个县城的居民能普遍做到这样十分可贵!”省会市民郭霞说。
好的措施能让文明行为成为自觉。正定县集思广益,在景区、农村、学校设立“垃圾兑换银行”,引导人们用废弃的饮料瓶、塑料袋等可回收垃圾,兑换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具。目前全县共设立“垃圾兑换银行”157个。
全县上下人心向善、人心向美,汇聚到文明城市创建的大潮中。4246名创城志愿者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线;一些群众通过书信、短信、微信等方式积极为创城建言献策,先后提出意见建议860多条……
干净宽敞的道路、井然有序的交通、古朴典雅的街巷、优雅宜居的社区、自在舒适的旅游环境……如今,漫步正定,文明和谐之风扑面而来。
正定,正沿着总书记指引的航向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