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牛奶 你喝对了吗?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2017-09-21 14:05:28

  无论是走进超市,还是浏览电商,如今牛奶的品类越来越多,不同的品牌、口味、营养功能,以及不同的菌种、工艺、包装等等。真正选择的时候,不少消费者直呼“牛奶选择困难症都犯了!”。

  牛奶家族不断壮大,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能够更好地满足个性化需求。那么选择适合我们的牛奶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每天都在喝牛奶,但是你真的喝对了吗?

  建议1:建议选择大品牌,全产业链管理更放心

  乳品有别于其他食品的突出特点,就是产业链长,从一棵牧草,一头奶牛,一片牧场,到工厂生产线、物流运输、渠道存储,一直到消费者餐桌,依托的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可以说,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会影响乳品的品质。

  大品牌、龙头企业,拥有更优质的奶源资源、更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更成熟的运营管理模式、更完善的产业链条,可以统筹管理全产业链,因此品质更有保障。

  龙头企业消费群体广泛,消费者的信赖和选择是企业品质的最好印证。所谓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

  建议2:牛奶适合自己最重要,品类选择因人而异

  牛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说法,只有哪种更适合自己。其实很多时候问题的出现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饮用牛奶。

  饮用巴氏奶,最好是从超市冷柜购买就立即饮用。因为巴氏奶加工工艺的限制,不能彻底杀灭细菌,需要从产品下线到舌尖,全程低温2—6℃来控制细菌滋生,任何一个环节脱冷,细菌就会开始活跃起来。消费者从超市冷柜中拿出巴氏奶,巴氏奶就已经开始脱冷,加上排队付款、路途时间,细菌随着时间推移加速繁殖。巴氏奶在冰箱冷藏,许多人不习惯喝凉奶,会在室内放置到常温再饮用,但其实牛奶已经脱离低温保护了,不仅牛奶品质会降低,有些肠胃不好的人还可能引起腹泻。也有一些人,将开封未饮用完的巴氏奶,放置在冰箱中冷藏,以为这样就可以安心了,其实存在很大的风险。据媒体联合有关实验机构调查显示,开封后的巴氏奶在冰箱放置24小时,细菌数有可能增多100倍。2013年,青岛市食安办曾进行抽检,结果显示巴氏奶半数不合格,原因主要是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

  纯牛奶,又名常温奶,采用高温瞬时灭菌技术,将生鲜乳在130-145℃下保持2~8秒,在完美保存牛奶营养的前提下,快速彻底杀灭细菌,再配合无菌灌装和先进的包材,隔绝阳光、空气,可以有效地保护牛奶,在常温下就可以保存更长时间。

  纯牛奶,因为牛奶杀菌彻底,加上先进包装的保护,饮用更安全放心,无论是常温放置在家里,还是户外携带饮用,都完全不用担心。由于纯牛奶可以更大范围地运输,不少知名品牌的纯牛奶,产自内蒙古、黑龙江等我国黄金奶源带,奶源品质、营养价值更高,而市场售价则更平价。

  巴氏奶的娇弱,更突显了纯牛奶的安全可靠。目前,我国大部分消费者选择纯牛奶,其市场份额在70%以上。巴氏奶则更适合,楼下有便利店,可以随时购买、随时饮用,以及对巴氏奶有口味偏好的消费人群。

  建议3:尽量减少二次加工,不宜煮沸饮用

  喝牛奶建议尽量减少二次加工,以更大限度的保留牛奶中的全面营养。有不少居民在购买巴氏奶后,不习惯冷饮,就用奶锅煮沸饮用。其实在煮沸的过程中,牛奶的一些营养经过超高温长时间加热,已经受到了损伤。但巴氏奶如果不煮沸,由于其杀菌不彻底,加上几乎不可避免的脱冷,细菌势必会滋生,结果就有可能会引起腹泻,甚至危害健康。所以巴氏奶就面临,冷着喝可能会闹肚子,煮沸喝则势必造成营养损失的两难尴尬。

  选择纯牛奶就轻松很多,只需要将纯牛奶放置在热水之中烫一烫,就可以喝到热乎乎,营养美味的牛奶。纯牛奶采用的是高温瞬时灭菌工艺,只加热2~8秒左右,不会对营养造成损伤。

  建议4:选择正规销售渠道,不建议在电商选购巴氏奶

  选择规范的乳品购买渠道,更有保障。大型商超、知名便利店,以及主流的电商,因其进货渠道、仓储环境、运输时效更有保障,所以选择乳品应该首选这些渠道。需要指出的是,通过电商渠道不建议购买巴氏奶,因为巴氏奶任何一个环节脱冷,就会迅速形成细菌滋生的环境,与一般产品不同,牛奶即使有数百倍的细菌超标,消费者也无法察觉,但饮用这样的牛奶不仅品质无法保证,更无疑是在冒险。通过电商购买牛奶,应选择可以常温保存,更为安全的纯牛奶。不建议通过代购、海淘等渠道购买进口牛奶,一旦出现问题,不仅投诉无门,取证都相当困难,而且国家抽检显示,进口奶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

  听了以上的建议,您是否选购牛奶心里更有底了呢?其实牛奶选择并不复杂,我国国产牛奶质量水平处于历史最好水平,消费者可以放心选择自己喜爱的乳品。牛奶是仅次于人奶的最好营养源,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乳糖、钙、维生素、有益微量元素等重要营养物质,适宜各种人群。每天适宜饮奶,必将终生受益。

关键词:牛奶,选择
责任编辑:李丹
推荐阅读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