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塞罕坝报道在河北塞罕坝务林人中引起强烈反响

来源: 新华社 作者:曹国厂 2017-08-27 10:35:3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华社石家庄8月25日电题:咬定青山不放松——塞罕坝报道在河北塞罕坝务林人中引起强烈反响

  三代塞罕坝人的青春、汗水、智慧甚至血肉之躯,化成了一片林海。为深刻诠释塞罕坝精神的时代价值,推广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的经验,中宣部于7月中旬组织19家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的80多名记者赴塞罕坝林场蹲点采访。8月3日起,各大媒体陆续刊播报道后,在塞罕坝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表示,集中宣传报道令自己无比骄傲和自豪,将以敬畏之心绿色接力,将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到底。

  塞罕坝林场地处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生态基础脆弱,自然条件恶劣。1962年以来,三代塞罕坝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接力传承,用青春、汗水、智慧甚至血肉之躯,攻克重重艰难险阻,营造出112万亩人工林海。

  “塞罕坝三代人55年建起百万亩林海,靠的是艰苦创业和默默无闻的接力拼搏,靠的是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心态,靠的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绿色坚守。”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林业科副科长王立军说,“作为塞罕坝第二代务林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用我们激情燃烧的岁月经营管理好这片绿色。作为一名林业技术员,我会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继承塞罕坝光荣使命,为把塞罕坝有限的绿树青山变成更大的金山银山再立新功。”

  “第一代建设者凭着坚强的意志,在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情况下,白手起家,住的是窝棚、地窨,吃的是全麸黑莜面,就着咸菜,喝着雪水,将一株株希望的树苗栽到了荒原上。”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林业科科长李永东说,“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塞罕坝林场建设成就、典型经验、感人事迹,这对我们塞罕坝人也是一次精神再教育。我们将继承老一辈务林人的艰苦奋斗精神,进一步强化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认知,增强国有林场生态保护红线意识,在努力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加大森林抚育力度,精准提升森林质量。

  刘军、齐淑艳夫妇是塞罕坝机械林场一对夫妻防火瞭望员,至今已在林场的望海楼上坚守11年。他们说:“今年是我们当防火瞭望员以来见到‘来客’最多的一年,上了报纸、又上了电视,感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荣誉。其实我们就是塞罕坝上的普通曢望员,现在国家给了我们这么高的荣誉,我们要更加努力工作,克服一切困难,坚守岗位,直到退休。”

  为了防治森林虫害,“起得比鸟早,睡得比鸟晚”的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国志锋说,进入8月份,中央及地方各大媒体开始宣传塞罕坝精神,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不断展现出来,“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塞罕坝精神”“塞罕坝”已经成为当下最火的“网红”。

  他说:“荣誉面前,我们更要坚定信心,做好本职工作,加强专业技术学习,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增强解决森防疑难问题能力,将各种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在‘有虫不成灾’水平。以敬畏之心从老一辈塞罕坝人手中接过‘接力棒’,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绿色成果,将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到底。”

  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副场长陈智卿表示,党和国家把塞罕坝机械林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不但是对塞罕坝机械林场55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塞罕坝几代务林人把青春和汗水奉献给绿水青山的至高荣誉。 “作为塞罕坝人,我们感到备受鼓舞、无比骄傲和自豪。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塞罕坝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嘱托,深化对‘生态兴则文明兴’的认知,树立久久为功的理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把推进塞罕坝林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人生的崇高追求,把塞罕坝的生态资源保护得更好、建设得更好,使塞罕坝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为建设美丽河北、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陈智卿说。

关键词:塞罕坝,反响

责任编辑:韩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