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塞罕坝:几代人艰苦奋斗 高寒荒漠变绿洲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李建 2017-06-26 09:33: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当年马蹄坑机械造林幼林地。河北省林业厅供图

  时代使命铸就了塞罕坝精神

  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以永不言败的担当,在荒寒遐僻的塞北高原营造起了百万亩林海,演绎了荒原变林海、沙地成绿洲的人间奇迹,不仅创造出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铸就了“忠于使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忠于使命的崇高品质

  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响应国家号召,始终牢记“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使命,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迎难而上,矢志不渝,阻断沙源,修复生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献了青春献子孙,用生命呵护生命,在沙地中造林,在荒原上建设,半个多世纪以来营造了112万亩森林,使塞罕坝再次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的高岭”,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丰功伟绩,营造出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

  来自五湖四海的塞罕坝人舍小家为国家,几十年如一日扎根荒原,无怨无悔地坚守在高寒地区。建场之初,面对极端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们凭着坚韧的毅力,坚持“先治坡、后置窝,先生产、后生活”,吃黑莜面、喝冰雪水、住马架子、睡地窨子,顶风冒雪,垦荒植树,战胜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用智慧和汗水为无边荒原带来了勃勃生机。他们有的牺牲在荒原,有的落下终身残疾,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进入新世纪以来,塞罕坝人开始二次创业,在机械设备用不上的陡峭坡地,用肩扛、马拉、驴驮、镐刨、钎铳、客土等原始方式送苗、育苗、植树造林,集中力量啃硬骨头、打攻坚战,进一步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增加了森林资源总量。

  ——科学求实的严谨态度

  塞罕坝人在物质和技术几乎一片空白的条件下,将科学技术同塞罕坝的实际相结合,坚持勤奋钻研、大胆创新,不断改进技术设备,即使面对重大挫折仍不气馁、不懈怠,依靠技术引导,找原因,定举措,开创了国内使用机械成功栽植针叶树的先河,攻克了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等一项项技术难关,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5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填补了世界同类研究空白,闯出了科技创新促进林场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成功模式。

  ——绿色发展的不懈追求

  塞罕坝人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用实际行动谱写了绿色发展的华美乐章。与建场初期相比,塞罕坝及周边区域小气候有效改善,无霜期由52天增加到64天,降水量由410mm增加到460mm,6级以上大风天数由83天减少到53天,每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吸收二氧化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被誉为“华北绿肺”、“天然氧吧”。塞罕坝人把修复自然、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永恒的追求,为京津地区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

  塞罕坝机械林场凭借取得的建设成就,先后获得了时代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国营林场、全国科技兴林示范林场、中国沙产业十大先进单位、全国森林经营示范国有林场、国有林场建设标兵、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塞罕坝碧水蓝天。河北省林业厅供图
2014年时代楷模发布厅颁奖。河北省林业厅供图

  2016年9月1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在塞罕坝林场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塞罕坝林场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巨大贡献。他说,塞罕坝精神激励着三代林场职工不忘初心,接续奋斗。我们为塞罕坝所创造的绿色奇迹所震撼,为这个英雄群体的伟大精神所感动。

  牢记历史使命,传承绿色梦想。在这片祖辈、父辈用生命和汗水植就得浩瀚林海里,每年都有本科生、研究生志愿来到这里,奋斗在第一线。新时代的塞罕坝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勇立改革潮头,用智慧和汗水使高寒荒漠变为绿洲。

首页  上一页  [1]  [2]  [3] 

关键词:塞罕坝人,艰苦奋斗,高寒,荒漠变绿洲

责任编辑: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