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国内

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法治基石——民法总则诞生之际展望中国民法典

来源: 新华社 作者:杨维汉 罗沙 丁小溪 2017-03-16 08:55:1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

  2017年3月15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诞生了。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翻开了第一页。

  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新中国几代人孜孜以求的“中国民法典”梦想迈出坚实一步,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奋进中国提供不竭动力。

  编纂民法典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迈上新高度

  编纂中国人民自己的民法典,是中国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全体人民的梦想,更凝聚着国家民族崛起的雄心壮志。

  几度沧海桑田。当今的中国,需要一部什么样的民法典?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践行创新理念,注重统筹兼顾,增强生态意识,秉持开放包容,坚守公平正义……民法典编纂和民法总则制定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为经济社会平衡、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编纂一部“创新”的民法典——民法总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开篇第一条,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资格,完善监护制度……

  编纂一部“协调”的民法典——基于现行民事法律,对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

  编纂一部“绿色”的民法典——“绿色原则”被确立为民法总则的基本规定,促进可持续发展。

  编纂一部“开放”的民法典——既传承我国优秀法律文化传统,坚定文化自信,又有世界眼光。

  编纂一部“共享”的民法典——健全民事法律秩序,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凸显对民事权利的尊重。

  “党中央已经为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我国法治建设确立了基本理念。”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孙宪忠说,“遵循和融汇五大发展理念,我们将看到一部具有时代特点、中国特色、民族精神的民法典。”

  德治法治相得益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遵循——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理念;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这对建设诚信社会、规范经济秩序、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是法治原则在民事法律制度中的集中体现。

  ……

  编纂民法典——中国法制史的重大事件,一项宏大的法制工程,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建设法治社会、追求现代法制文明的具体行动,必将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迈上新高度。”孙宪忠说。

  体现时代特征,落实宪法精神,不断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天地

  一部民法典,映射伟大时代的奋进征程。

  民法典编纂,如何回应时代的期盼?

  时间回溯到30多年前。当时的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生产力仍有待进一步解放,许多新型民间经济活动还处于萌芽状态……

  1986年,我国出台了民法通则,结束了新中国没有系统民事立法的历史。“立法者解放思想,在民法通则中写明尊重和保护公民人格权、人身权、财产权。从当时的社会条件来看,这是很大的进步。”谈起中国民事立法历程,孙宪忠饱含感情。

  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面对社会运行和公民财产状况发生的深刻改变,制定一部统一的民法典势在必行。

  编纂民法典,解答时代命题——

  民法总则作出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中国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周光权说:“这涉及数以亿计人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的长远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这是民法总则对人民呼声作出的明确回应。

  调整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下限、设立“特别法人”、保护网络虚拟财产……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民法总则中充分彰显。

  “制定民法总则,通过法律手段切实保护公民权益,顺应了时代发展变化,也体现了适当的前瞻性。”全国政协委员、四川鼎立律师事务所主任施杰说。

  编纂民法典,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精神得到贯彻——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宪法的精神和原则在民法总则中予以体现和落实。

  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保护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对知识产权作出保护规定;在传统财产权利基础上将投资性权利纳入保护范围……民法总则落实宪法精神,凸显对民事权利的尊重。

  “这是一部体现党的主张、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法总则,对维持民法体系内在协调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律师协会会长韩德云评价道。

  编纂民法典,以民为本,增进全体人民福祉——

  “民法总则将民事权利保护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体现了全面保护。”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海萍表示,这进一步奠定了社会和谐稳定的法治基础,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法律体现。

  “民法总则是整个民法典的‘总纲’,为公民权利提供系统化的指南。”周光权说,“民法典必将对中国的发展进步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民为邦本,法系根基。中国的民法典,必须按照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实践来制定。

  编纂民法典从人民的共同意愿出发,民法总则“铸法”之路揭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真谛

  一部民法典,彰显一个国家立法水平。

  农业、工业、信息化时代特征并存——这是中国经济社会现阶段面临的复杂情况,也是编纂民法典必须面对的现实。

  这是一次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生动实践——

  多大的孩子进行哪些民事行为,才能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

  6岁?8岁?10岁?从立法座谈会发表意见到人大常委会审议再到全国人代会审议,从致信立法机关到网上发表意见,各方人士各抒己见。

  最终,民法总则把年龄敲定:8岁。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唯有广泛听取和尊重各方意见,才能汇聚多方智慧,保证立法质量。

  这是寻求社会认同“最大公约数”的不懈努力——

  立法工作者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到火热的生产生活之中。在会议室里与各方人士座谈,在农家院和村民促膝谈心,在企业厂房与工人们交流想法……倾听人民心声,碰撞思想“火花”,民法总则凝聚着人民的呼声与期盼。

  这在共和国立法史上并不多见——2016年10月、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四川、宁夏和上海,分别召开4次座谈会,直接听取各方面对民法总则草案的意见。

  印发草案稿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部分院校和法学研究机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的意见;草案全文3次上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70227条意见;中国法学会累计24.9万字的专家咨询报告在立法中发挥重要作用。

  “只有深入实际,才能听到大家心声。”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乔晓阳深有感触,“只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拍脑袋、想当然,是无法制定出好法律的。”

  这是凝聚社会生活规则最大共识的坚定追求——

  针对各界提出诉讼时效过短问题,民法总则将诉讼时效期间从2年调整为3年,提醒权利人要及时行使权利。

  未成年人遭性侵,刺痛着公众神经。民法总则专门增加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18周岁之日起计算。

  “这个条款参考了各方意见,体现了立法机关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高度重视和人文关怀。”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王轶说。

  房产交易中,卖方因房价上涨而毁约惜售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少人大代表、专家学者由此建议完善民事责任制度。民法总则对此作出回应,在承担民事责任方式中增加了“继续履行”。

  “健全市场秩序,维护交易安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民法典为整个国家和社会注入新理念、新规则、新动力。”全国人大代表马瑞强说。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民法总则的“铸法”之路深刻诠释了这一论断。

  民法典深深打上民族智慧印记,开辟全面依法治国新境界,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固基石

  一部民法典,熔铸着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特色的民法典必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针对民法通则中老年人监护制度的欠缺,民法总则进一步扩大被监护人范围、调整监护人范围、强化国家监护职能、完善撤销监护相关规定……法律的完善,将推动监护制度不断丰富发展。

  “绿色原则”成为总则的基本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民事主体行使权利时,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和当事人约定的义务……民法总则传承“天地人和”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

  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体现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民法总则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宣示。

  “民法总则体现的是一国民法的价值观,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与灵魂都融入其中。”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钱锋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民法典的立法主线,将优秀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准则融入整个民法典。

  一个国家的民法典,体现的是其全体社会成员的共识,每一个公民的人身和财产权利得到保障,就能最大限度激发创造力和社会活力。

  一个国家的民法典,彰显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中国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编纂出一部优秀的民法典,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缘法求道,道立国坚。

  民法总则诞生——中国民法典编纂“两步走”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足以令人振奋和期待——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统一的中国民法典将“日出东方”。

关键词:民法,总则,法治

责任编辑:陈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