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河北:多方合力驱散校园暴力阴影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马利 2017-02-13 09:08:1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华社发

  辱骂殴打、捆绑烫伤、群体械斗……近年来校园欺凌、暴力事件频发,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这些事件仅仅是孩子淘气,开了一个过分的玩笑吗?日前在石家庄举行的全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骨干人员培训班上,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傅宏表示,校园欺凌对受害者自信心、自尊心的影响有时会伴随一生,严重的会产生自杀和报复社会的倾向。

  如果事件严重,施暴者一方会受到法律的惩处,同样影响其一生的发展。记者从省检察院获悉,2016年河北省办理未成年人校园欺凌、暴力犯罪案件293人,其中在校未成年学生之间欺凌、暴力犯罪案件240人,成年人主导中小学生实施校园欺凌、暴力案件53人。

  “这些案件,暴露了家庭教育、学校监管、社会引导的缺失。”省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处处长王占其表示,要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需要学校、家庭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

  莫将暴力“遗传”给孩子

  手机正在充电时,同学拔下插头“加塞”充了会儿电,中学生小涛就怒不可遏,对同学挥拳相向。一件小事,为何大动干戈?办案人员发现,小涛家里有个同样暴躁的父亲。长期的非打即骂式教育令小涛敏感又自卑,偏执地认为同学在欺负他,解决方法就是打回去。

  “校园欺凌的根源在家庭。”新乐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科长陈丽娜介绍,许多施暴的孩子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或是家境优越,在溺爱、放纵的环境中长大,认为不管出了什么事,家长都可以摆平;或是家境恶劣,自己有过被父母暴力对待的经历。

  “在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下,孩子在无形中形成了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心理与习惯,将渗透在整个生命历程及人生各种不同的领域。”傅宏介绍,父母解决问题的态度、方法,相当一部分都会“遗传”给孩子。

  教育孩子是家长的法定职责。家长要从源头上防止孩子暴力行为的养成。王占其建议,广大家长应自觉发挥榜样作用,遇到事情要理智,而不是以冲动方式解决,避免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王占其介绍,我省还将进一步落实监护人责任追究制度。未成年学生对他人的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的,依法追究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以督促家长真正承担起职责。

  惩戒震慑不能只靠“法办”

  “预防惩戒校园欺凌,不能仅靠司法震慑。”王占其介绍,在欺凌行为早期以及程度较轻时,校园里的施暴者尚未触碰法律红线。而当校园欺凌行为发展到了需司法机关介入的地步,往往已铸成大错。

  十几个小时,学生间的一般矛盾纠纷演变为校园暴力杀人案。我省某技校学生陈某、许某因琐事发生矛盾,当晚陈某召集10余人在教学楼围堵许某。学校相关负责人对双方进行了调解,但是并不成功。最终,十几人在许某宿舍进行群殴,致许某死亡,参与打架的10余名学生被依法追究责任。

  “这一案件暴露了学校防范意识不强,没有严格的管理程序和应急处理预案,对学生矛盾处置不当,导致恶性案件发生。”办案人员建议,各级各类学校要引以为戒,严格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定防治校园欺凌工作制度。

  “我们要惩戒和杜绝的是欺凌和暴力行为,而不是要讨伐和排挤那些迷失自我的孩子。”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副校长赵冲会建议,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该充分了解其行为动机和深层原因,帮助他们看到自身行为的错误,理解自己施暴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而不是一味批判、恐吓、全盘否定。

  记者了解到,相当一部分校园欺凌暴力案件与未成年人长期沉溺网络,受到不健康信息侵染有一定关联。“网络的双刃剑效应亟待重视。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受到了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实施校园欺凌行为,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石家庄市第二十五中学校长赵敏战认为,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首先应该从净化网络入手。

  近日,国家网信办发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向社会征求意见。“条例提出的‘公共上网场所应当安装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太重要了。”赵冲会表示,希望条例尽快颁布实施,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大监管力度。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保护工作的正面宣传引导,防止媒体过度渲染报道事件细节,同时消除不良出版物、影视节目、网络游戏侵蚀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坚持标本兼治、常态长效,不断净化社会环境,强化学校周边综合治理,切实为保护未成年人平安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关键词:河北,校园暴力,犯罪案件

责任编辑:李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