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时政要闻

美丽乡村,化“四美”指标为幸福指数

长城网 作者:赵建 2016-11-23 08:32: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10月1日,游客在威县西河口多彩农牧小镇游玩。记者赵永辉摄

  深度观察

  在来石家庄参加省第九次党代会的路上,迁安市市长张淑云代表心中又多了一份自豪:迁安近日入围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越来越多的村庄焕然一新。”11月21日,张淑云代表打开微信公众号“迁安美丽乡村”,向记者展示一张张秀美村庄的图片:“变美的不仅仅是风景,更是生活。”

  改房、改水、改路、改厕、改厨,实现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2013年起,通过“四美五改”,我省打造了300多个片区、1.3万个重点村。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山区综合开发及生态建设、乡村旅游……赵克志同志代表八届省委向大会所作的报告,为我省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这项美丽事业勾勒出更加美好的前景。参加省第九次党代会的代表们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四美”指标应进一步落到实处,成为农民切身可感的幸福指数。

  1美“面子”更美“里子”,通过创新破解两大难题,推动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齐头并进

  美丽乡村建设中,张淑云代表承担迁安徐流口村包村工作,对于报告提出的“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她认为:“推进城乡统筹,让美丽乡村建设到位,不仅要实现‘面子’美,还要做到‘里子’美。”

  这两个“美”,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采访中,一些代表表示:与城市相比,一些农村“面子”不美,垃圾多、植被少。而更大的差别体现在“里子”不美,厕所是旱厕、房屋不保暖,人居环境差。一些农村村容村貌靓丽了,但厕所、饮水、住房等仍是老大难。农民把个别只要“面子美”的村容整治活动戏称为“扫街刷墙、平路栽树,摆样子、走过场”。

  “要有整洁美观的村容村貌,更要让乡亲们切实提高生活质量,这才是实至名归的美丽乡村。”省农业厅厅长、省农工办主任、省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魏百刚代表说,我省美丽乡村建设不是造“盆景”,而是从“里”到“外”全面系统改造提升,这就必须要破解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难题。魏百刚代表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事半功倍,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样式“四新”的推广应用势在必行。

  “建设美丽乡村,要满足农民新需求,农村一些老方法行不通了。”张淑云代表也认为应把“四新”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得更紧密。张淑云代表介绍说,美丽乡村建设中,迁安市每个村庄都新招频出,使出“十八般武艺”。“徐流口村采用新材料、新样式实施235户民居改造,应用新技术完成345户无公害厕所改造,采用新装备启动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通过一系列新办法,徐流口村不但变得街道整洁,绿树婆娑,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实现大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最终写在了村民的笑脸上。

  无论是采用新技术还是应用新材料,都需要大量资金,美丽乡村建设中,许多村庄都遇到了资金瓶颈。“解决融资难题,也要通过创新,努力使融资渠道多元化。”魏百刚代表认为,政府除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外,还应进一步搭建融资平台,畅通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据了解,截至10月21日,省、市、县共搭建融资平台189个,相关银行已完成立项、调查、审批贷款共计335亿元。

  难关一项项被攻克,农村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全省已改造旱厕300多万座,“连茅圈”基本消除,农村饮水安全基本解决。今年明确的石家庄抱犊寨、保定太行山、邯郸涉县“太行红河谷”等12个重点片区,水电路直通农户,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美丽乡村已具雏形。

  2注重产业支撑,按照“产业加美丽、美丽助产业”思路,让“经营美丽”成为致富路径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1月21日,邢台县前南峪村党委第一书记郭成志代表告诉记者,每次读到这首诗,就会产生强烈共鸣。过去,前南峪是出名的穷村,十里八乡流传着这么两句话:“面黄肌瘦南峪人,有女不嫁南峪村。”看到乡亲们过得苦,他心里也苦,如何带领大伙脱贫致富,是萦绕在郭成志心中挥之不去的梦。

  “建设美丽乡村,根本的目的还是让大家过上好日子。”郭成志代表认为,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让美丽乡村用产业支撑发展。“否则,乡村再美也会成为一次性‘盆景’。”

  “美丽乡村,应该是小康乡村、富裕乡村,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幸福乡村。”郭成志代表说,多年来,前南峪村大力发展林果业,把浆水苹果、前南峪农副产品打造成知名品牌,现在又开始发展旅游业。2015年该村人均纯收入11800元,同比增长11.3%,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农村是片广阔的天地,我们将大有可为。”涞水县白涧村村支书刘文清代表也持相同观点:“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只注重外表,也要注重产业,给农民群众收入增长提供动力和保障。”2013年以来,该村成立了鑫汇长毛兔良种繁育基地、建成“三优”富士苹果园。同时,创新经营模式,成立长毛兔养殖、苹果种植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美丽”也越来越有“底气”。

  同时,许多基层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农村发展特色产业,经常要面临诸多棘手的现实问题: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缺乏市场话语权,难以做大做强。如何破解这些农村产业中的“成长烦恼”?

  “要‘建设美丽’,更要‘经营美丽’,创新经营模式,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机构‘五位一体’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模式是一个好方法。”魏百刚代表认为,应按照“产业加美丽、美丽助产业”的思路,在农民自愿基础上,把人、财、技术等资源集中起来,才能更好推动现代农业园区、规模种植养殖、家庭手工业、乡村旅游业发展。“对于农民而言,可通过租地收租金、通过入股拿股金、通过打工挣薪金,帮助他们实现收入稳步提升。”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这句话在很多代表口中变成了“乡村,让生活更美好”。目前,我省已经打造出一批旅游、种养、特色工贸和家庭手工业专业村,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256个。2015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万元,比2010年增长63.6%。

  3各具特色、各美其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让美丽乡村留住乡愁

  在前南峪村,美丽乡村建设,是从退与进的抉择中开始的。

  “退的,是低效益企业、高污染行业,也是因循守旧的思想。”郭成志代表告诉记者,过去,前南峪村里的化工厂、金属镁厂和冶炼厂,每年能够产生800多万元的收益,但同时也冒出黑烟、流出黑水,污染着环境,与周围的绿水青山极不协调。最终,前南峪人选择壮士断腕,砍掉三家污染企业,坚持走生态富民之路。

  “进的,是生态,是特色,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郭成志代表说,前南峪村群众发扬愚公精神大力治山,8300亩山场种上了480万株树木,前南峪村的植被覆盖率达到94.6%,林木覆盖率达到90.7%,被国内有关专家赞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去产能’当时看上去有点亏本,但事后算账却非常值得。”郭成志代表说,如今的前南峪村,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大家可以在“抗大”红色观瞻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攀登曲折险峻的练胆峡,享受一览众山小的绝美风景,还可以在新特优采摘区品尝鲜果,享受来自异国他乡的美味果品。成功蜕变的前南峪以全新的现代化新农村生活拥抱四面八方的来客。

  如果说漫山遍野的绿色是前南峪村独特的优势,文化内涵则是馆陶县的特色。

  馆陶县作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没山、缺水、少资源,在这样的平原地区建美丽乡村、搞生态旅游,难度可想而知。该县县委书记谢继炯代表说,“想成功,必须突出特色,让美丽乡村留住乡愁。”

  遵循这样的思路,馆陶县建设不搞大拆大建,尊重原貌、尊重历史,充分利用旧房子、闲置宅基地等,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美丽小镇。

  “我县建成粮画小镇、黄瓜小镇、教育小镇等22个特色小镇,国庆节假期举办了‘特色小镇游’活动,接待游客70余万人次,经济效益可观。”谢继炯代表对记者说,留住乡愁,才能凸显“美丽”、增强吸引力。

  我省不同地区有不同地理风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和习俗,美丽乡村到底该如何建?

  “无论是前南峪村还是馆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均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这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乡村各具特色、各美其美,才有吸引力。”魏百刚代表表示,我省美丽乡村建设中,以“突出特色”为风格,坚持以净为底、以美为形、以文为魂、以人为本,在规划设计、文化内涵、民居建设、景观打造上充分突出特色。

  魏百刚代表认为,山区村应提倡多用石头建房、依山建房,打造错落有致的景观;平原村既可以搞坡屋顶改造,又可以建女儿墙,着重体现历史传承、文化特色;在湖泊及水库周边,突出水乡特色,打造水乡景观。同时,在村里建设村史馆、文化书屋、健身广场、小公园等,才能将农村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能让人在精神家园中真正享受“诗意地栖居”。

来源: 河北日报

关键词:美丽乡村,党代会

责任编辑:刘朋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