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有官员在网上一开口就掉入祸从口出的怪圈
问题导向,换位思考 贴近诉求有“力度” 官员上网,最大的“纠结”是什么?“官员”和“个人”的身份关系如何平衡? 微博博主“波子哥-廖新波”、原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这样定位:“廖厅长”在微博上只是听和看,不行政、不办公;“波子哥”不但看与听,也与大家在同一个公平的对话环境下讨论事情。 面对“单位人”和“社会人”的双重局限,有专家建议,既然无法摆脱公职赋予个人新媒体平台的政治属性,不妨主动发声,及时理性回复百姓关切。当然,如果是以个体身份表达看法也未尝不可,但最好提前说明,取得网友的理解。 目前,中国网民规模已达7.1亿。百姓上了网,社情民意也就上了网。官员“触网”,贴近网友诉求、解决群众需要,才能畅通无阻。 “微博打拐”,开微信公号普法,视频直播教防骗,“苹果镇长”网上为老乡售卖……越来越多的官员,循着网友需求而去,努力搭建解决问题的“绿色通道”。 江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陈俊卿,担任上饶市委书记期间创新“微信工作法”联系群众,取得良好的成效,他本人也被称为“微信书记”。 陈俊卿的微信群,既有党员干部,也有不少普通群众,细到镇容镇貌、农村环境卫生情况等问题,在他的微信群里都随时有反映。他利用休息时间到群里浏览群众意见,尽可能及时梳理出来并加以解决。在他的带领下,全市5万多名党员干部开通了微信,通过微信平台联系党员群众28万多人。“微信工作法”让群众有了反映问题、反馈意见、表达诉求的渠道,领导干部也有了对接的“窗口”。 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安教授提醒,官员在新媒体上切忌过度“网言网语”,无论是运用自己的知名度来推介城市品牌,还是借助自媒体平台进行公共沟通,都要将网上影响力转化成现实服务力,在公共服务层面提升公信力。线上线下融为一体,解决问题最受欢迎。 |
关键词:怪圈,有话好好说,官员,风度,通行证,标签,温度,力度,微信工作法,惠感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