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韩春雨们的春天来了
5月30日下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三会合一,不同寻常。上次三会合一,可追溯到1978年3月8日,在那次会上,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有人说,1978年的春天是科学的春天,中国迎来了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邓小平还提出,科学技术的业务工作,应当放手让所长、副所长分工去做;在科技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对于学术上的不同见解,必须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 时隔30多年,三会再次合一,意义非比寻常。与彼时相比,今天,科技工作者地位明显提高,科研经费更是水涨船高,科研环境也大有改善。但科技工作者肩负的使命没有变,所应具有的职业伦理也没有变。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水平决定着我国的科研水平,为此,习近平提出,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扬我国科技界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勇担重任,勇攀高峰,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这次会议,不同的人或有不同的关注点,但其中可找到价值共识,比如希望涌现更多的屠呦呦、韩春雨。 屠呦呦,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获自然科学领域诺奖的科学家、女科学家、土生土长未出国不会英语的科学家、未获院士的科学家、研究工作没有发表过‘SCI’论文(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科学家、中医科学家。 韩春雨,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日前带领团队在世界顶级学术刊物《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论文,其科研成果被誉为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诺奖级成果一出,举国振奋,赞誉不绝。无显赫的学术头衔、无优越的实验条件、无海外留学游学背景,韩春雨一时成了传奇人物。 在这次会议之后,如果让屠呦呦、韩春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则是最让人开心的事。但是,必须承认,科学家不可能批量生产,科研成果也不可能像拧开自来水那样一下子喷出来。大跃进不行,好高鹜远也不行,所谓欲速则不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如何尊重规律?其实习近平和李克强讲话都谈到了一些常识性的判断。 比如,习近平强调,“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 再比如,李克强指出,“让科研人员少一些羁绊束缚和杂事干扰,多一些时间去自由探索。完善保障和激励创新的分配机制,提高间接费用和人头费用比例,推进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 两位领导人不约而同谈到了经费,这并不让人觉得意外。没有足够经费,科学家就难以振翅高飞,科研就失去动力。试问,如果河北科大不提供相应经费,韩春雨有财力静下心来搞科研吗? 日前,法国政府削减科研经费,引发科学家不满。7名诺奖获得者和1名菲尔兹奖得主公开指责法国政府大幅减少科研开支,称“这对科研事业和工业产业来说,无异是自杀行为”。 这样的事不会发生在中国,大会提出,考虑到科研的特殊性、途径不确定性,应提高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支配的自由度。这是不折不扣的好消息,也是深谙科研规律的中肯之言。 其实,前几天,国务院提出的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就让人欢欣:凡是束缚教学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的不合理规定,都要取消或修改;凡是高校和科研院所能够自主管理的事项,相关权限都要下放,特别是要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权。 如果果真做到了,那些有抱负又勤勉踏实的科学家就可以放心搞科研了。(王石川) |
关键词:韩春雨,屠呦呦,高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