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过紧日子”越要关注预算报告
每个家庭都有“一本账”,记录着精打细算的收与支,反映着一家子的生活情况和发展动向;一个国家自然更是如此,国家“账本”通过合理计划“钱从哪来、到哪去”,来支持大的战略决策和改革目标实施。 预算报告关乎每个人的利益,代表热议预算报告,因此是最受期待的“两会好声音”。事实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工作规划的具体落实,几乎全部都将体现到预算收支上来。就像央视《新闻联播》所言,两会既是一个务虚的大会,也是一个务实的大会,而“审预算”就是务实的重要体现。某种意义上,人大会议的最主要职责之一,就是通过审议和批准政府预算来管好国家“钱袋子”。 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8%,低于7.3%的预算增长目标,为1988年以来最低。2016年形势更加严峻,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72万亿元,增长仅3%。财政收入增长虽然放缓,该花的钱却还要花,201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0715亿元,同比增长6.7%。为弥补收支差额,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至3%。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我们要念之再三,铭之肺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政府工作报告中掷地有声的话语,呈现于预算报告中,就是平衡收支面临的压力,以及财政赤字适度扩大的现实。 财政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无论多么艰难,民生上该办的实事一件都不少,这一点非常可贵。比如,将通过减税降费,为企业和个人降低负担5000多亿元;将安排1000亿元奖补资金,用于化解过剩产能;作为硬任务,扶贫资金更将增长43.4%…… 在此背景下,代表们更应多关注这些“该花的钱”,看看是否存在进一步挖潜的空间,或者怎样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带着问题去研究预算报告,就自己所熟知或公众反映强烈的领域,对政府花钱提出反映民情民意的有力观点,为预算报告编制得更合理更完善发挥重要作用。 “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把每一笔钱都花在明处、用在实处。”越是要“过紧日子”,越是要精打细算;越是要把钱“花在明处、用在实处”,越是离不开代表对预算报告的“我有话说”。 “三公经费”零增长是“紧日子”的表现,但是“紧日子”具体如何过好,代表们要讨论要拍板,看不懂的要质询,不同意的要“拍砖”。只要代表们真正带着问题意识沉入预算报告,肯定能够问出几个问题;关键是,不能因为它难读,或者因为它重要,就对它不发声。 “审预算”的“两会好声音”年年都被公众期盼和呼唤,期待今年能听到更多“好声音”,代表全国人民管好“钱袋子”。 |
关键词:预算报告,钱袋,预算,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