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冯乐平:奔走在西瓜地的致富领路人
冯乐平(左一)介绍西瓜工艺品。本人供图 说起冯乐平的名字,可能没有多少人熟悉。可谈到北京大兴庞各庄的西瓜,相信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冯乐平就是让庞各庄西瓜名扬大江南北的“幕后人”。冯乐平被誉为“大兴女瓜王”“种瓜大王”,她不仅是推动庞各庄西瓜产业发展的“带头人”,也是庞各庄村民奔向好日子的“领路人”。 一路风雨不忘初心 三十年前,冯乐平还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一名有“铁饭碗”的基层公务员赶上了“下海”时代,像冯乐平这种有股干劲的人注定要“下海”去当一名“弄潮儿”。“性格使然吧。当时有一种冲动,就是‘下海’的决心。我们这一代正好赶上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时代。那时候‘下海’的人还是挺多的,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不甘于在政府做日复一日的比较日程化的工作。” 在三十年前,有了一个在政府工作的机会,却偏偏辞职“下海”,“身边的人都疯了,就觉得这人精神有问题。80年代在政府工作是让人很羡慕的事。大家就觉得这孩子肯定有点疯,不知道想干什么。”冯乐平说那段时间家人也不理解,有点“崩溃”的感觉。后来,冯乐平采取了“曲线救国”的方式。“我把我爱人说服了。我们俩一个在政府一个在供销系统。我‘下海’就得有个人和我一起,我俩就双双辞职下海。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年轻时的勇气。二三十岁的年纪,要实现自身的价值,还是要有点追求。” 冯乐平回忆说,真正给自己带来触动的是1992年在报纸上看到的两条消息:山东苹果经过包装上市卖出大价钱;顺义北务种大棚西瓜取得好收益。农闲时,冯乐平便到山东和顺义取经。她从那里学到的就是将产品分级包装,并且充分利用科技。而庞各庄还是传统的销售模式:瓜熟了以后推个小车到街边卖,好的坏的都堆在一块儿,卖好了几毛钱,卖不好就几分钱。庞各庄虽然贫穷,却有着种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冯乐平意识到村里人都守着一个“金饭碗”,只是意识观念落后,不知道怎样才能让“金饭碗”产出钱。 冯乐平回忆当初创业最难的就是没有资金。“我发动家人。我说我是有销售能力的,你们大家把西瓜种好就可以了。大话我是说出去了,但是说实话,我真的是没有钱。”“刮着大风的时候,我到处去借钱。当时是回我的娘家借钱。老爷子就把自己的私房钱给我了。后来报纸把这事报道出来了,说老冯把她爸、她家的钱都拿来了。我爱人一听就急了,说没有我这样干的。”1993年春天,冯乐平拿着家人凑的6000块本钱,支起了庞各庄的第一个西瓜大棚。 冯乐平展示西瓜娃娃旅游纪念品。本人供图 资金解决了,产品解决了,销售也是放在冯乐平面前的难题。第一年大棚里的西瓜成熟以后,冯乐平就模仿北务人的做法,把早熟的西瓜推到路边,壮着胆子按1块多钱1斤卖,销售效果还不错。后来索性按个卖,大的瓜一个十几块、二十几块。那一年,冯乐平凭借一棚西瓜净赚了7000元。 冯乐平在销售路上碰到的困难也不少,“我们推销自己的产品,进各个单位去敲人家的门推销,自己也感到很无奈。一开始的时候是赶着小轮车,后来骑着自行车,再后来开着面的。到后来,又开着汽车。现在又有了互联网。这些经历至今难忘。” 提到现在正在创业路上“摸爬滚打”的青年们,冯乐平还是认为他们在想成就一份事业的时候一定要想好了。想好了以后趁着年轻就去做。 由小变大庞各庄幸福路风帆正扬 冯乐平现在担任北京乐平西甜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据她介绍,合作社原来只有六户农民组成,而且都是她自家亲戚,“我那时候就是一个二三十岁的小媳妇儿,人家觉得这小孩有点不靠谱。所以当时我把家里人组织起来一起干。” 连续两年,冯乐平的西瓜都卖了好价钱,收入也增多了,“那阵子,我家简直就成了村里村外的热门户,我也成了焦点人物,登门取经的、上门求助的络绎不绝,忙得我整天从早到晚没闲着的时候。尽管如此,我心里却暗暗高兴,因为我看到了村里人致富的曙光。从那以后,主动找我种大棚西瓜的农户越来越多,由开始的6户、慢慢地增加到十几户、几十户、几百户。” 冯乐平给“青年之声”点赞。中国青年网记者开可摄 冯乐平从创业那天起,就扎根在农民之中,帮助父老乡亲致富是她最大的心愿。“父亲是个老党员,他常说我致富是乡亲们支持的结果。”冯乐平告诉记者,父亲写给她八个字:以质求存,志在富民。她将这八个字当作座右铭镶嵌在合作社的大门前时时衡量自己。 据了解,乐平合作社不只追求经济效益,还在庞各庄北臧村、榆垡镇等西甜瓜主产区,每年扶助10户以上贫困家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走上富裕道路。在我社的带动下,签约户中有53%的家庭收入超过了当地平均水平。 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后,冯乐平说最大变化是农民感觉到自己有组织了。原来的无序经营状况改变了,“现在最大的提高是他们意识到农业可以有品牌,农业也可以有包装,可以穿上衣服。现在我们的产品是一个系列化的。产品有品牌,我们有了专卖店还有了电商。捆绑在一块形成一个利益的共同体,大家能看到希望。” 质量好是庞各庄西瓜的自身优势,但是在冯乐平看来,他们的西瓜要继续领先还得走创新的道路。冯乐平告诉记者,现在和以前相比,最大的变化还是在种瓜的技术方面。“传统西瓜是在地上长,现在的西瓜是在树上长。原来的瓜是趴着长在地上,现在是立着长。原来的瓜是平铺着长,现在是在梗上长。”不仅如此,冯乐平还带领员工一起将西瓜发展成了能够现食现摘、采摘结合的产业,而且乘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利用互联网进行销售。 庞各庄乡亲们的生活变好了,但是冯乐平有了一个更大的目标:把这个产业带打造成中国的西瓜博览园,“既能采摘又能观光又能体验,而且能和多产业融合。我们制定了三年目标,希望能更加国际化和高度融合化。将传统的西瓜产业融合文化产业、地产、金融以及互联网行业,打造一个西瓜的全产业链。” 冯乐平现在还担任着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的会长。这份工作对她来说是使命和责任,“原来是我自己,现在要带领着6800多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第一是把他们组织起来,第二是让他们富裕起来,而且要在整个产业链中做出特色来。” |
关键词:全国人大,冯乐平,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