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新闻频道>>社会万象

舌尖上的非遗之衡水:衡水老白干 开坛十里香

来源:长城网综合 作者: 2016-02-06 08:52:0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甘陵春酒

  故城县甘陵春酒的生产工艺源自清乾隆年间的“德聚源”烧锅作坊,说起“德聚源”烧锅,在清朝被誉为当时几百里方圆的好烧锅。“德聚源”烧锅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名气,这和故城县郑口镇的历史渊源是密不可分的。

  故城县郑口镇坐落在京杭大运河畔,自元、明、清乃至建国之初,故城县的郑口镇、故城镇(旧故城县城)、建国镇(旧山东省武城县城)一直是商品集散码头。因为是集散码头,茶楼酒肆自然是卖卖兴隆,相传那时候郑家口就有几家颇具规模的烧锅作坊。到了清朝,漕运大兴,使郑家口因河兴商,因商兴市,因市而繁荣。运河中舳舻相继,帆樯如林,受此影响,故城县郑家口码头的经济一度鼎盛。经济的发展对酒作坊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酿酒作坊经过几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潜心钻研,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德聚源”烧锅作坊。

  “德聚源”烧锅作坊在运河西岸,竹竿巷北侧,有烧锅三口,鼎盛时雇佣30多人。“德聚源”在选料上专用运河圈内生产的高粱、玉米、小麦、谷物等基本原料,全套工艺需几十个工序,工艺要求十分严格,做出的酒窖香浓郁、绵软柔和、落口爽净、余味悠长。当时左近相传,待客以“德聚源”烧锅为上品,故随运河而名声远播。

  苏东坡与“甘陵春”酒

  话说宋朝熙宁年间,苏轼因上书朝廷被贬到惠州安置。上任路上,苏轼住在了今衡水故城镇郑家口京杭大运河码头上的一家客栈,并到旁边名为“郑家酒馆”的酒馆用餐。

  该酒馆案几桌凳,整齐有序,装潢摆设,古色古香,墙壁四周还悬挂着字画。苏轼擅书画,没有落座便欣赏起这些字画来。看着,看着,一幅书法让他驻足: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这不是欧阳修的手笔吗?

  原来,嘉佑二年(1057年)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他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因此,那次考试的情景深深地印在了苏轼的脑海之中。见字如见人,苏轼急忙让店家伙计把店主喊来,询问欧阳修此幅大作的来历。店主讲到:“几年前的一个傍晚,来了一条大船,从船上下来几位客官进了小人的酒馆。小人好酒好菜款待来客,客官喝到兴致处,挥毫泼墨,给小人留下了这幅墨宝。”

  接着,酒馆老板又为苏轼一行点了几道郑家口街上有名的下酒菜,“陈记扒鸡”、“故城熏肉”、“运河鲢鱼“、“马家烤羊肉”等,苏轼顺便问老板道:“有无上等好酒?”

  当老板言说有好酒,苏轼来了精神,连着干了三杯,顿感浑身舒服,精神倍增。三杯酒下肚,余香回味无穷。

  酒过三巡之后,苏轼更是来了精神,一边畅饮,一边吟诵唐人诗句。正在尽兴之时,店家端上两盘菜来,说:“老爷亲临寒舍,使我小店蓬荜生辉,下人三生有幸,再给老爷添上两个清淡小菜。”

  “多谢!多谢!”苏轼拱手说道。

  苏轼定眼一看,一盘凉拌藕片,一盘小葱拌豆腐。连声说道:“好菜,好菜!清正廉洁,一清二白。”苏轼接着对酒馆老板问道:“陈酿美酒叫何名字?”

  酒馆老板答到:“不怕老爷笑话,老酒是祖上土法酿造,传承几代人,尽管是属酿酒世家,可哪有什么名字?老爷如不嫌弃,请老爷给赐一名字。”

  苏轼端起酒杯又是一饮而尽。略加思考后对酒馆老板说道:“你看‘甘霖春’如何?”

  “甘陵春”!酒馆老板拍手叫好,但把苏轼的“甘霖春”误认为“甘陵春”了。后来,“甘陵春”酒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关键词:非遗,美食,衡水,老白干

责任编辑:王嘉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