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社科力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钟哲 2015-11-03 14:25:3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6000字,1个奋斗目标,五大发展新理念,六大基本原则……刚刚公布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是描绘中国未来5年乃至更长期的发展蓝图,也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纲领性文件。

  纲已举,目正张。学者表示,《公报》为学术研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领域都提供了新课题,提出了新要求。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阶段,学术界要履行好思想库、智囊团、建言献策的学术职责,敢于担当,自觉行动,助力实现“十三五”规划奋斗目标。

  清醒认识时代提出的新课题

  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落实“十三五”规划各项具体措施及需要破解的发展难题展开学术研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术界的重要任务。

  “全会精神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战略性、整体性和全方位的新课题和新任务。在全会精神推动下,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必将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黄金’时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宋月红告诉记者,学术界的任务就是研究阐释什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怎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基本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阐释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研究阐释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将五中全会提出的各个领域的决策部署作为研究重点。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新阶段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困难,如经济发展动能转换问题、经济与环境或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路径问题等,是经济学界当前及未来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在“三农”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发现,与以往不同,此次全会《公报》没有单独谈“三农”问题,而是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三农”做出部署。“这要求学界立足国家发展全局,将农民问题研究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将农村问题研究与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结合起来,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地开展农业创新发展研究。”李国祥说,特别是《公报》提出的“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给学界提出一个崭新课题。

  在社会治理方面,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院长、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关信平提出,在国际上各种非政府组织和社会组织越来越活跃、中国社会政策的国际影响越来越大的趋势下,我国社会治理政策怎么应对;在国家鼓励消费和创业的政策下,如何以合适的社会政策提供相应的风险保障,使老百姓和创业者无后顾之忧,是全会提出的新课题。

  在文化产业领域,北京大学教授陈少峰认为,互联网+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最赚钱的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有关的创业规模比其他领域创业规模高出40%。在未来的产业变革中我们还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值得考虑。

  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三五”规划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北京大学教授叶文虎表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实现绿色发展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享”理念对实现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值得关注。什么是共享,如何建立共享机制和制度,如何解决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问题,需要学界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上下功夫。

  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学术贡献

  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国家发展,是学术研究的时代使命。“要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工作,为‘十三五’时期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破解发展难题,提供更多具有前瞻性的思想认识、政策建议和工作思路。同时,不断创新研究工作方式、体制机制,着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新型智库建设,更加充分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国情调研、政策咨询和宣传引导社会中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宋月红说。

  “‘十三五’规划是中国第一次站在世界地图前制定的五年规划。”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相均泳认为,新时代要求学者的研究要有全球化的视野。

  李佐军在提出学术研究应有全球化视野的同时,还着重强调研究要在更加专业化的基础上向综合化迈进;要把逻辑分析和历史分析相结合,把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强化基础理论研究,把握事物内在规律。

  “‘十三五’后,如何发展,亟须着手研究。”关信平表示,学界要为国家更长远的发展规划提供政策建议。此外,还需开展普及性研究和阐释,让老百姓更了解国家发展目标和政策部署的含义。

关键词:小康社会

责任编辑:丁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