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出组合拳 总体方案近期发布
配套三: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审计报告将报送中组部、中纪委 涉嫌犯罪移交司法 审计署副审计长陈尘肇介绍,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主要是对领导干部任职前后区域内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变动的情况进行审计,重要环境保护领域需要重点审计。 他指出,审计要以负债表为参考,客观分析变动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是客观原因,哪些是主观原因。 陈尘肇表示,“对人为因素造成自然资源资产数量减少的、质量下降的、环境恶化的、污染比较严重的这些问题,要实事求是地界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 据介绍,审计结果将对落实责任、问责追责,对干部的使用、任免和奖惩,提供重要依据或者基础,“我们会将报告送给干部管理部门,如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将会给中组部、中纪委等,如果涉嫌犯罪的,还要移交司法机关。” 此项试点大致分为3个阶段。今年是启动年,明年扩大试点范围,审计署将统一组织指导部分地方审计机关开展审计试点。 2017年全面开展试点审计,制定《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暂行规定》。 从2018年开始,各级审计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受组织部门委托开展离任审计,形成经常性审计制度。 配套四: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试点方案 不包括生态造成的 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方案明确,仅适用于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导致的生态环境要素及功能的损害,即生态环境本身的损害。涉及人身伤害、个人和集体财产损失以及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不适用。 方案提出了8项内容,包括确定赔偿范围、明确赔偿义务人、确定赔偿权利人、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机制、完善相关诉讼规则、加强赔偿和修复的执行与监督,规范鉴定评估,提供资金保障。 根据计划,2015年到2017年选择部分省市开展试点工作,2018年在全国实行,到2020年初步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长期以来,对企业违法排污导致生态环境损害的情形,仅能采取罚款、行政拘留等行政手段,即便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增加了按日计罚、查封扣押等措施,强化了行政手段,但不能使企业承担损害赔偿的应有责任。 新增的环境公益诉讼等司法手段弥补了行政手段的不足,但在损害赔偿诉讼主体、赔偿范围、具体实施等方面仍然存在制度缺失。 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的核心是“有价”。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使用者就必须付费,所有者必须收费,才能够真正建立起生态补偿机制理论上的基础。 揭秘 生态改革为何由中财办牵头?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什么是中财办牵头? 杨伟民解释,这次制订方案是由中财办牵头,会同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等12个部门组成一个起草组,各个部门通过激烈讨论、辩论最终达成共识。 之所以由中财办牵头,是因为此次改革涉及10个方面整合统一的改革,“可能要触及某些部门的利益和‘奶酪’,让这个部门自己给自己动手术,刀很难下去,下去以后恐怕也不一定能切到位。”另外,也有如污水防治等由多个部门管,“让谁牵头都不好办。” “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为了提高改革质量,我们组成了跨部门小组共同做,有利于提高改革方案的质量。”他说,中财办作为专项小组牵头单位,可以协调各个部门之间不同的意见,“该切就要切,该整就要整”。 杨伟民还首次透露了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的成员构成。 据他介绍,专项小组组长是中财办主任刘鹤,副组长是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和环保部部长,由于周生贤今年年初卸任环保部长,陈吉宁接任,现在正在办手续由陈吉宁担任副组长职务。 对于大部制改革,杨伟民表示,“整合统一”是此次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设计重点。 他说,在生态文明领域、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的很多制度、法律,数量不少,但却存在体制机制上的“九龙治水”问题,“这肯定会意味着一些机构职责要做必要的调整”。 他还透露了大部制改革的时间,“大家也都知道,机构调整一般来讲是在换届的时候进行,只要方向明确了,今后有关部门会按照改革提出的方向和要求去推动部门之间职责和机构的相应调整。” |
关键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