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生态文明体改要聚焦“关键少数”
原标题:生态文明体改要聚焦“关键少数” 党政部门是一个地方或单位的中枢,党政领导干部则是其中的“关键少数”,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为了推动领导干部建设好“金山银山”;通过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动领导干部建设好“绿水青山”。 昨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审计署副审计长陈尘肇在会上表示,我国将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这在全世界尚属首次。《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的实施,将进一步明确审计对象、审计内容、评价标准、责任界定、审计结果运用等事项,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符合实际的审计操作规范,探索并逐步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相关报道见A5版) 近日,中央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相关配套方案,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配合相关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反映了本次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思路,即聚焦党政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划定领导干部在生态环境领域的责任红线,通过从严治吏带动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即将出台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一共有8项制度、47个具体改革任务,对党政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约束,被放到相当重要的位置。除了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针对“关键少数”,本次体改还推出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该办法体现了从严追责的决心,提出党政同责,首次将地方党委领导成员尤其是党委主要负责人作为追责对象。 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大气、水体、土壤等各方面的环境质量明显恶化。这种局面的形成,与一些领导干部在环境保护方面不作为、乱作为,甚至于失职、渎职、滥用权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推动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就是要建立一系列制度,用来约束人的行为,其中最重要的约束对象就是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约束住其行为的同时,也就督促了领导干部正确履职用权,促进其更好地承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责任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长期以来,领导干部在生态环境问题上“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的现象并不少见。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形成一个具有完整追责链条的闭环系统,可望对这种现象形成有效的遏制。我国目前正在着手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构建土地资源、林木资源、水资源等主要自然资源的实物量的核算账户,努力摸清自然资源的资产“家底”。这项基础性工作,将成为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的重要信息基础。 党政部门是一个地方或单位的中枢,党政领导干部则是其中的“关键少数”,此前,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对各级次、各类别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已全面展开,形成了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有效维护了政治生态的健康。现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意味着我国审计机关将承担起对“关键少数”双管齐下的审计责任——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推动领导干部建设好“金山银山”;通过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动领导干部建设好“绿水青山”。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一项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的全新工作,尽管统计部门可以提供大量基础信息,但各地自然资源资产的禀赋特点和生态环境千差万别,可以想见,审计机关在从事这项工作时,还将面对诸多困难。然而,这一开创性工作一旦形成比较成熟、符合实际的审计操作规范,必将成为我国生态文明体制的重要支撑,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
关键词:生态文明,核算账户,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保护,关键少数,金山银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