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新闻频道>>社会万象

有房才有家?北京那么大,我的青春不买房!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2015-08-25 08:36:2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不想老了回忆起来,发现‘一生都围着一套房子打转’”

  去年6月,24岁的山东男孩刘永从湖北一所高校新闻系本科毕业。毕业之前,他已经拿到了北京一家媒体的工作邀约。

  在这名新晋“北漂”的设想中,他要在未来几年内“读书、旅游、运动、逛北京、多储蓄”,但和一年前刚到北京时一样,他清晰地确定,这些计划中,没有买房。

  这其中,当然有无奈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来自某种“不妥协”。

  刘永的单位不能帮他解决北京户口。按照政策,和很多入京工作的外地年轻人一样,他想凭自己的力量在北京买房,至少要再奋斗五年。而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更为严峻和现实。

  目前,刘永每月工资7000元左右,已经不低。但在北京,这个工资无法让他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除非“生活质量变得很低很低”。现在,他和同学一起在北四环合租一套两居室,房租每月要摊2000多元;业余时间里,刘永经常和朋友出去聚餐、看展览,一个月的生活花销也要两三千元。

  他曾忍不住向中介打听过租住地附近的房价,二手房均价都在4万元/平米左右。刘永算了一下,就算只买一套50平米以下的二手一居室,也要将近200万元。按首付50万元、还贷期15年计算,月供大约在7000元。“以我现在的工资水平,付完月供就‘月光’了,甚至可能还要‘月负’”。

  刘永也曾考虑过在房价较低的郊区买房,但思量再三,也放弃了。“如果真的到燕郊、香河那些地方去住,生活会少了很多乐趣”。

  不想“仅为买房而大大牺牲生活质量”,刘永的想法在年轻人中并不少见。比刘永早几年毕业、专业读法律的林磊,美国留学归来后,已在香港知名律师事务所工作了三年,月入数万,在北京买房“咬咬牙、踮踮脚就能实现”,但他同样对这个选择说“不”。

  林磊是个80后旅行发烧友,从一个四川成都的普通工薪之家,一路考学、打拼上来的他,坚信那句“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一有假期,他就扛着单反相机,飞往纽约、香港、日本、东南亚“待上三四天”。林磊的女朋友同样从事律师行业,收入不菲,对他不买房的决定“非常支持”。“在我们的价值观里,生活体验是最重要的。我们宁愿租住不同风格的房子、体验不同的生活状态。我们不想老了回忆起来,发现‘一生都围着一套房子打转’。”

  如今,从北京东四环外的高档公寓,到二环边上的LOFT,林磊和女朋友都租住过。虽然每月房租要花掉近万元,但相对他们的收入,“这种体验依然是划算的”。

  当然,林磊也坦承,他们并不是和房子“较劲”,只是不希望年纪轻轻,就过“可能性很低的生活”。“房子一买,你的生活圈就相对固化了。我想,我们即使买房子,至少也会等到生了孩子之后,另外,就是给父母买房子养老”。

  没有房也能有“稳稳的幸福”

  但付楠不敢这么洒脱,因为他的爱情,可能因此要受到考验。

  付楠是90后,虽然年纪不大,已经在北京闯荡了4年。大学一毕业,就从哈尔滨来到北京,在广告公司做设计。

  如今,他和女朋友两个人在远离北京市区的通州,租了一个20平米大小的独立单间,每个月房租2000元。屋子被他们布置得简单温馨,到了周末,女朋友还会炖一点排骨,犒劳犒劳辛苦了一周的俩人。

  每天上班的路途是曲折的。付楠的公司在西直门,每天,他要先步行15分钟到公交站。上了公交车,坐7站地,才能到达最近的地铁站。之后,还要换乘两次,坐着地铁“轰隆隆”地穿越大半个北京。这样的路程,大约要花费两个小时。如果哪天错过了地铁,打车回家就得上百块,他就干脆睡在公司。

  也因此,这对小情侣打算,“以后买房,哪怕小点、旧点,也不能买这么远的”。

  和女朋友谈了6年,该结婚了。但付楠发现,自己的储蓄加上家里人的支持,只够在六环外付一套小户型的首付。付楠的女朋友不这么想:“没关系啊,买不了就先租房子住呗,我对这些没要求的。”她说,比起房子,她更看重的是两个人的感情。在北京3年,她觉得两人少了学校里的风花雪月,却多了一份相互扶持。

  “只要肯努力,这些迟早都会有的,只是时间问题。”这个看着不大的小姑娘相信,“房子不是家,有爱才有家。”

  这一点,过来人孟凡迪深有体会。

关键词:出租房,北京,青春

责任编辑: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