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惊心动魄的日子里——“8·12”长镜头

来源:新华网 作者: 2015-08-22 08:37:5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疑云——危化品有多少?会不会引起环境灾难?一系列疑问在大爆炸之后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从爆炸事故发生第二天起,诸多疑点就成为媒体、公众期望回答的疑云。

  13日,事故第二天,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在公众中引发了堪比爆炸的强烈余波。

  这一天,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报来信息:有700吨氰化钠爆炸前可能存放在事故核心区!专家指出,氰化物遇水会产生剧毒气体氰化氢,如不妥善处置危害极大。

  爆炸物未清,剧毒品又现,事故处置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9日,官方首次公布爆炸仓库里的危化品种类和数量:大约有40种、2500吨。

  在事故现场,围绕着危化品进行的每一步应急处置,都牵动人心。

  早在爆炸发生后不久,有关方面已经沿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爆炸核心区,用沙子、土连夜修筑起一道1米左右的围堰并用塑料膜覆盖,以防散落在爆炸核心区的氰化钠被雨水等侵蚀造成次生灾害。同时,双氧水消洗污染土壤、回收危化品的处理流程等经过专家论证的方案也开始实施。

  根据前期有危化品被迸溅出核心区的情况,天津市安排以爆点为原点,划出半径为1公里、2公里和3公里的三道圈,对所涉区域网格化地毯式排查,17日晚已经完成。

  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作为同步措施,天津对环境主要要素:大气、水、土壤的监测也开始全面进行。氰化物监测更成为环境监测的重点,并对核心区防止污染外扩采取了相应措施。

  最难啃的“硬骨头”——对核心区危化品的处置梯次展开。

  一名战士趴在爆炸核心区,从被各种危化品污染的水坑边取样——一张被广泛传播的照片就能表明危化品处置清理工作的难度。照片的主人公赵鹏今年30岁,是北京卫戍区某防化团的化验员。16日,他和他的战友们首次进入到爆炸中心点大水坑取样。

  “水坑边的土被炸得松软,站着取样极易滑入水坑之中,为了顺利完成取样,我必须趴在水坑边作业。”他说。

  18日下午,天津警备区舟桥某团接到前方指挥部命令,在爆炸中心点西侧再打通两条通道,为后期救援和清运提供保障,以便于大型清障机械从不同方向进入,与此同时,北京卫戍区防化团也开始进入爆炸核心区,开展全面洗消作业。

  19日,15名防化兵带领专家和企业人员深入核心区,对集装箱开展集中检测,对危化品进行标定,另有250人的防化力量对天津港保税区进行侦检,爆炸点西侧的两个通道已由舟桥某团的500名工兵打通。

  在位于天津港大厦前的帐篷指挥部中,大屏幕显示的正是爆炸核心区的全貌。通过这套20日安装好的数字化便携式战场电视侦察系统,指挥部可以实时掌握核心区内的救援动向。

  截止21日,解放军共出动车辆装备396台次,在核心区采集环境监测样本90余份,监测数据403组,洗消人员2900余人、集装箱102个,打通3条进入核心区通道。

  21日,核心区对散落的危化品进行了收集清理,现场收集清理散落的氰化钠已有近200吨,并已安全运送出去,接下来将对金属钠和金属镁进行积极清理。

  就事故核心区和周边的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和近海水质情况,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邓小文21日通报说,最新的监测结果显示,隔离区以外常规污染物指标与全市平均水平相当。

关键词:8·12,天津,滨海新区

责任编辑:丁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