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惊心动魄的日子里——“8·12”长镜头
救治——30家医院、4000多名医护人员与死神竞速,开始了一场生命大抢救 泰达医院,这所距离爆炸核心区最近的大医院,成为大爆炸事故中众多伤员的“诺亚方舟”。 大爆炸硝烟未散,12日23时42分,泰达医院急救中心接诊爆炸事故中的第一位伤者。23时47分,全院值班人员在急诊集结,开展抢救。23时55分,第一台手术实施。 仿佛有无声的命令,灾难降临时,医护人员遵从着发自内心的召唤。 13日凌晨,泰达400多位医护人员自发陆续从四面八方全部到达医院,投入抢救,其中包括多名刚刚在爆炸中失去家园的医生。 肾内科医生童干容住的启航家园小区,距爆炸点距离不足600米。 “第一声爆炸就把我家的防盗门掀开大半,第二声爆炸袭来,我的父亲被掀飞的防盗门砸得摔倒在地,左脚流血不止,足背动脉断裂,怎么也止不住血。”童干容说。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她把父亲送到医院,放到外科,抹一把控制不住的泪水,就马上投入到收治伤员的紧张工作中。直到第二天,她才飞快地跑去看了一眼术后的父亲。 重大灾难中,救治危重伤员就是在和死神赛跑。事故后的天津,就是在硝烟仍在时打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在泰达医院紧张忙碌的同时,大量爆震伤、摔伤、烧伤、锐器切割伤的伤员不断涌入滨海各家医院。 灾难来临时,天津市卫计委第一时间调集了最好的医疗力量和资源,全力以赴救治伤员,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亡,最大限度地减少伤残。 13日零时三十分,天津市区77名医院专家陆续赶到滨海进行支援。市区医院开通绿色通道,随时准备接诊。120急救中心全部出动,深入最危险地区运送伤员。天津市血液中心做好备注采集,保障用血。13日一天,就采血1859人,近40万毫升。无数市民志愿者把袖子一撸,涌向医院、血站献血,人多时队伍排得很长、很长…… 由于爆炸当晚医护人员到岗及时、手术及时,大量颅脑损伤和腹部创伤的伤员生命得以挽救。 13日下午到14日,重伤员陆续转入大医院。爆炸发生后不到一天,天津就有30家医院投入到伤员大抢救之中。 16日,按照天津市卫生计生委“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管理”的要求,伤员向全市救治能力最强的三级综合医院和三级甲等专科医院集中。 危重伤员最牵动大家的心。 从12日深夜到20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科主任刘洪琪一直没有回过仅一墙之隔的家。爆炸现场幸存的民警和消防员——2名最危重伤员收治在他的病房。 “让人看着心碎!全身高达75%以上的深度烧伤,已经烧得深到骨头,还有爆震伤、呼吸道的吸入烧伤、全身多处开放性损伤、多处骨折……” 抢救这2名重伤员就如走钢丝,一滴水珠都可能造成感染夺去他们的生命。医院的医生与卫计委紧急派来的专家分成几个小组,24小时严密值守,每位危重伤员都有一个治疗组负责,都有专门的治疗方案,一对一,点对点,精心护理。他们说,细节决定生死,一点疏忽不能有。 20日,经过全力救治,2名重伤员已经闯过休克期,生命体征平稳。 尽量保住肢体,保留功能,是这次救治中的重要原则,有一丝希望,医护人员就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为了保住1名受伤民警的双腿,本来可以截肢、半个小时完成的手术,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主任王景贵带着3名专家做了4个小时,硬是成功保肢。 事故发生后,国家卫计委派出的专家组迅速赶往滨海新区,这次派出的75名专家中,有两名院士。 95岁盛志勇院士不顾年事已高,为伤员会诊。 60多岁的烧伤专家夏照帆院士,15日晚上10点多一抵达就直奔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对伤员挨个进行查看、会诊,一直忙到16日凌晨,也就稍微歇息了一两个小时,早晨8点他又出现在病房里。 随着时间推移,伤员救治越来越有针对性,不断有感染、耳鼻喉、眼科、心理和康复等专业的专家从北京等地增派到一线临床救治专家组,争取取得更好的救治效果。 截至20日,天津参与救治的各家医院共完成手术501例,还有648名伤员在住院治疗,其中危重症16人,重症37人,累计出院142人。 |
关键词:8·12,天津,滨海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