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只开发了10%吗?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 2015-07-28 10:18:5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人类的大脑只开发了10%”。这一说法广为流传,大部分人甚至对此深信不疑,并对100%开发的大脑充满想象。很多经典电影的剧情展开也都建立在这个理论基础之上,在《超体》中,女主角露西的脑潜能被开发到100%,变得无所不知,可以用脑电波“隔空移物”,还能任意改变形体。人类的大脑果真像传言那样,还有大部分潜能未被开发吗?人们又为什么如此固执地相信这个传说?

  “10%传说”靠谱儿吗?

  爱因斯坦为什么比别人聪明?很简单,他的大脑开发度比别人高了几个决定性的百分点。

  中山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蒋斌教授介绍,这一说法的确切来源并不明确。大多数人认为出自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之口。詹姆斯在自己的著作中说过一句:“普通人只发挥了其潜在智能的10%”。但结合上下文,他所指的不单是大脑潜能,而是更为模糊的“潜在的心智能量”,至于10%是怎么算出来的,詹姆斯没有给出实验依据,至今也没有科学家去严肃验证这个数字。另一个疑似来源是,上世纪30年代,神经外科医生怀尔德·潘菲尔德在研究中发现,当他用电流刺激该部分大脑时,大脑皮层毫无反应,这被认为是“未开发的90%部分”。“当然,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如今我们明确知道,这些寂静的区域其实有其他功能。”蒋斌说道。

  大脑没有无用的部分

  假设人类大脑真的只开发了10%,那剩下的90%都在沉睡吗?这也是“10%传说”最经不起推敲的一点。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的周茂林教授认为,“10%传说”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向人们传递了一条乐观信息:如果把大脑比做10个兄弟,那10%就是几十年来辛辛苦苦工作的老大,其他九个兄弟一直在睡觉——这不禁让人惊叹,如此大规模地闲置脑力资源,简直是莫大的浪费,得抓紧时间开发利用起来!

  “除了起到正面的积极暗示作用以外,在社会心理学领域,还有一个概念叫做‘自我妨碍’,指的是人们害怕表现不佳,而采用方法阻止自己成功的现象”。周茂林解释说,就好比有些学生在考试前彻夜狂欢,放弃复习。如果他考过了,那么就可以证明他比拼命复习后考过的同伴聪明,因为他只启用了1个“兄弟”来应对考试;如果挂了科,原因是自己没有好好复习,毕竟1个“兄弟”是拼不过2个以上“兄弟”的。这两种可能中,无论哪个都不会让自己质疑自身能力,怎样都比彻夜复习后仍然挂科的结果要好。“大脑只开发利用了10%的流言,这个借口与‘自我妨碍’现象不谋而合。流言为懒于付出努力的人们提供了理论庇护,从而避免或减轻失败的消极影响。因此,很少有人会坚决拒绝这一令人满意的流言。”周茂林说。

  潜能来自于乐观想象

  读到这里,如果你仍坚信人类只应用了自己10%的大脑,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潜能错觉”表现。周茂林解释说:“人类之所以会陷入‘潜能错觉’,是因为我们坚定相信两点:一是人类对于大脑的利用还处于低效率状态,众多的脑力资源还埋藏在大脑深处;另一点就是人们更愿意相信,通过采用简单的技术手段就可以激发大脑的潜能。”

  “潜能错觉”还表现在,很多人相信,如果有人在自己的背后盯着自己,那么我会感觉得到。事实上,我们的目光并不会转弯,背后也并没有任何感知器官帮助我们收集信息,对于背后事物的判断仅仅是一种直觉,我们称之为“第六感”。但是,这种第六感是如何产生的,我们根本无从得知。“人类对于直觉的自信一方面来自于潜能错觉,另一方面也许来自于因果错觉。有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信息系统告诉我们似乎背后有人,如果我们回头发现确实如此,因果错觉很自然地就会把这种巧合转换为一种因果关系。其实,大多数时间我们的判断是错误的,只不过对于这些失败的例证我们很快就忘记了。”周茂林说。

  “潜能错觉”使我们对偶尔的成功例证趋之若鹜,无论多少科学的实验研究证实那只是错觉,我们在内心深处还是不愿意相信。“10%”的说法虽然听上去很美,但它始终只是一个传说。

关键词:脑潜能,潜能

责任编辑:李雪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