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前嘴边”是严打“僵尸肉”的最后红线
“70后”猪蹄、“80后”鸡翅……有的比一些年轻人年纪还大的“僵尸肉”通过走私入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宵夜摊、餐厅。这些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严重过期,用化学药剂加工调味品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威胁着百姓的食品安全。(6月23日新华网)
看着那些比自己还老的“鸡翅”、“牛肉”,不少人恐怕顿觉恶寒,特别是这些“僵尸肉”经过精心伪装,成了卖相极佳的各类熟食,想是不少已经进了消费者的肚子。从报道来看,走私冻品的查处量巨大,涉案人员多,涉及地域广,食品安全形势异常严峻。“僵尸肉”于人体健康有害,于市场更是毫无益处,包含“僵尸肉”在内的各类走私低价冻肉在国内市场横行,致使走私团伙获利颇丰,扰乱市场秩序,更加大了查处难度。早在2012年,就有番禺大罗塘的走私冻肉事件被曝出,商家多、范围广,灰色利益链条环环相扣,甚至成为了一定范围地区的“支柱产业”。诚然,走私冻肉违法违规,遇之必然要查处,这毫无疑问,有问题的危害健康、没问题的危害市场,二者皆是大害。 查扣走私冻肉最为直接的目的,不是要把其一系列可能威胁健康的概率降至最低,而应是直接把“概率”抹去,严格保证冻肉的安全性。如今,这些远远超过保质期且腐烂变质的“僵尸肉”,百分百能够确定是问题食品,不予除之,留之何用?不难看出,“僵尸肉”跋山涉水一关又一关,光是字面过程就听觉不易,然而正是这样的“不易”,屡屡突破各道阻碍,成了包装精美、色泽华润的“美食”。对于这些冷冻了数十年的“老肉”,走私团伙竟能狠下心买进来,坑害国人,其祸心实在不需讨论,唯有严惩,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够通过繁杂的过程将这些“僵尸肉”顺利引进来,其中透露出的,当前食品安全把关的松软面,让人不寒而栗。 对于专家的“源头管控论”,笔者实在难以认同,近几年,我国海关打击冻肉走私的力度持续不减,收效也很明显,专项行动成果斐然,从一系列数据就能看出打击力度之强。然而,凡事难以尽善尽美,冻肉走私若如洪流,源头死堵之下必然要有“溢出”。“源头管控”确有一定道理,冻品如果在“大门口”管不住,到了内地就难以打击,但是,难打不代表“不打”或者“懒打”,工商、食药监、公安……依责依职均有工作要做,“僵尸肉”流向餐桌,说明“红线”之前已然是一马平川,运输、贮藏、分销、加工、包装、销售,其中再加细化,在这些“僵尸肉”被摆在餐桌之上、夹入口中之前,所应有的各处“关隘”岂能放开,过了海关,管控工作就是闹着玩儿的么? 其实,“僵尸肉”正是食品走私的一个缩影和代表,恰如分析指出,目前“各省份都成立了打击走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海关、公安、工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十几个部门,看似参与度很高,但有时常常是‘谁都参与、谁都不管’”。“僵尸肉”若远离了桌前和嘴边,哪怕再冻个百年也是无用,但恰恰就是监管之力屡显颓势,让外来食品成了破甲利刃,轻松击穿了市场防线,做稳了身体健康和市场秩序的“杀手”。 “僵尸肉”流向餐桌,每一个监管者都需要担责,有责方能守责、尽责方能免责,不论怎么管,不论谁来管,“桌前嘴边”就是最后的“红线”,只要靠不近、过不去,百姓就能放心和满意;越过去了,相关部门就请扛起“不作为”和“作为无效”的大旗,找个理由接受群众唾骂之声罢。 |
关键词:僵尸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