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三惑
中职学校生均经费陷入困局 与公办高职院校全面实行生均拨款制度相比,中职和技工学校的情况不容乐观。即便是在广东这样的发达省份,中职生均定额经费拨款也处于起步试点阶段。 据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郑贤操介绍,广东省自2011年开始逐步探索开展中职生均定额经费拨款试点工作,以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目前纳入生均试点的中等职业学校共有2所,技工学校共有3所。这5所学校均按照3700元/生·年的标准安排生均拨款。 不过,郑贤操也坦言,难以全面推行严格意义的生均拨款预算管理制度。广东省部分职业院校由于办学条件和专业设置等原因难以大规模招生,学生规模较小。“尤其是中职学校,据省教育厅初步统计,2000人以下的学校占67%,按生均计算的经费小于其改革前按编制核定的经费基数,部分学校如按生均拨款甚至难以维持其学校正常运转,为保这些学校的既得利益只能采取过度原则,维持按编制拨款的方式。” 发达省份情况不容乐观,欠发达地区情况就更加困难。如在贵州,中职学校建设基本靠举债发展。“全国至今有过半省份还没有出台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标准。从已出台的经费标准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省份标准明显偏低,距离实际办学成本太远,不能满足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实际需要。”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表示。 有关法律政策亟须切实落地实施 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本部门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职业学校举办者应当按照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而贵州省的生均经费标准至今尚未出台,财政拨款一般参照普通高中标准执行。 “关键还在于落实。”钟秉林建议,国家财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指导性意见,督促地方政府限期出台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建立生均经费标准正常增长机制。可根据两个参照系确定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标准:一是要逐步达到当地高职院校生均标准的80%;二是要达到当地普通高中生均经费标准的3倍左右。省级财政制定当地的生均经费标准后,对贫困地区、落实有困难地区要建立相应补助机制,确保经费落实到位。 财政部副部长胡静林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继续加大投入,推动地方建立完善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深化办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3惑 校企合作难在哪儿? 光明日报记者 殷泓 王逸吟 校企合作是连接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是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最大特点。 专家指出,职业教育本应与行业企业的工作岗位紧密结合,但我国职业教育主要是政府办学特别是教育部门办学,由于法律责任不明确、激励政策缺乏,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其办学主体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那么,校企合作究竟难在哪儿?如何打破这一困局? “学校热、企业冷”现象普遍 根据职业教育法,职业学校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 执法检查中,各地普遍反映,校企合作中往往是学校单方面主动热情,而企业出于经济效益安全因素等方面的考虑,对于接收职业院校教师、学生实习实训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一头热、一头冷”现象较为普遍,没有形成人才培养的协同效应。 广东省博罗县委副书记、县长江菊莲坦言,职业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尤其是尚未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校企合作困难,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实训的意愿不高,更不愿意将先进的设施设备供学校培训使用;学校设备又无法适应企业技术发展的要求,出现了中职毕业生“学的用不上,用的没学过”的尴尬局面。 |
关键词:中职学校,生均经费,职业院校,职业教育法,姜大源,实习实训,公办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