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三惑
原因:观念作祟和客观条件制约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指出,受社会观念普遍鄙薄职业教育因素影响,社会各界对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存在着“只有成绩差的学生才读职业学校”的升学观念和“重白领轻蓝领”的就业观念,关心和支持技能人才的氛围尚未形成。 “从目前人口增长情况看,适龄人口减少导致生源减少和生源素质下降对职业教育招生的影响仍将持续下去。”姜大源说。 有专家认为,职业学校普遍遭遇招生难的问题,还在于中考、高考中职业学校招生和普通教育学校招生不在同一批次等原因。教育部门提出的“总体保持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在很多地方实际上不可能做到。 某县级职教中心学校校长坦言,从数量上看,县里一般只有一所职教中心,却有多所普通高中,有的县有8所普通高中;从办学条件上看,职教中心的办学水平不仅比普通高中差,甚至不如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再加上中职不是义务教育,不可能强制学生入学,普职达到1∶1的比例很难。 此外,还有若干社会原因也影响着家长和学生不愿选择职业教育,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没有资格报考公务员、不能在大城市落户,技工院校毕业生学历不被社会认可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深造难,路径狭窄且在专业选择上有严格限制,也影响着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空间和发展通道。学生出路有限,必然影响招生。 出路:提升吸引力保持适度发展 招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广东省惠州市自2007年实施春季招生工作以来,春季招生人数逐年提高,有效降低了初三学生流失率,为完成全年招生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在中职学校招生方面,惠州同样遇到了一些难题。惠州市教育局教育督导室主任曾小辉坦言,目前全市初中毕业生正处于下降期,而学生报考普通高中的热情依然高涨,如何调整招生结构,达到普职招生比大体相当的要求,是职业教育面临的艰巨任务。 为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惠州许多学校通过采取“订单式”培养、与企业合作“冠名”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如商贸旅游学校的东莞长安酒店班、澳达树熊班、惠州康帝国际酒店班等,都是惠州订单式培养的成功范例。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巡视员许派波指出,当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加入到高等职业教育行列或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实际上,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具有基础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应该成为产业工人的主要来源。 “我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目标,必须有一支庞大的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目前我国产业工人主要由2亿人左右的农民工组成,这部分群体最大的特点是不稳定,学历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未来的一段时间,中等职业教育仍应适度发展,保持规模稳定,成为产业工人的稳定来源。”许派波说。 2惑 生均经费为何难落实? 光明日报记者 王逸吟 研究表明,职业教育生均培养成本是同层次普通教育的2至3倍。预算拨款与实际需求之间的较大差距,导致职业学校办学经费普遍不足,很多学校只能靠自筹解决。一些行业、企业主办的技工院校,得到的财政性政策支持更少,几乎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 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组在检查中发现,中职学校免学费政策实行后,一些学校不仅没有生均经费保证,连免学费补助金也不能及时到位。由于办学经费不足,不少中职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实习实训设施缺乏,专业师资不能按标准配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生均经费为何难落实?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如何保证?执法检查组试图找寻答案。 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初步建立 “办学成本高与实际投入低并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坦言,职业教育办学成本明显高于普通教育。近年来各级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加大了投入力度,但由于高职生均拨款制度刚刚建立、中职生均拨款制度仍未实行,经费缺口仍然较大。这导致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基本办学标准。 2014年,财政部会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要求2017年各地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应当不低于12000元,中央财政对提高生均拨款水平、深化办学模式改革的省份给予综合奖补。 执法检查组在广东检查时了解到,2014年1月起,广东省省属公办高职院校全面实行生均拨款制度,生均综合定额标准由2010年的3300元/生·年提高到4550元/生·年,已达到省属生均本科院校生均综合定额标准9100元/生·年的一半。 |
关键词:中职学校,生均经费,职业院校,职业教育法,姜大源,实习实训,公办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