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青少年权益工作机制 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利用“面对面”活动 健全组织化机制 各地团组织推动“面对面”活动向常态化发展。珠海首创“青少年代表上两会”活动,组织青少年接受民主法治教育。武汉在全市社区建立14家“面对面”工作室,福州在12355服务台设置代表委员工作站。无锡与民政、人社等部门扩大社工岗位设置,在主城区依托青少年维权岗单位等构建面向重点青少年的“1公里服务圈”。宁波充实综治委预防专项组力量,针对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分别设计开展工作项目。北京市门头沟区建立青少年关护中心,针对单亲家庭子女、网络成瘾青少年、轻微涉罪青少年等实施“向日葵”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扶计划。 建立热点事件响应机制 全面构建未成年人保护网络 为了及时、快速满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需求,很多试点城市制定了热点事件响应机制。如北京市西城区将未成年人权益受侵害重点案件的协调解决纳入法制教育联席会议程,分级制定相应的响应程序。宁波则建立了青少年网络舆情监测中心,通过自动化云数据监测和人工化基层站点及时发现和应对热点事件。天津市北辰区成立青少年权益应急响应工作组,在各镇成立工作站,落实专人值班制度。鞍山和媒体签订共享协议,建立青少年权益联络员队伍,快速了解热点事件,及时作出响应。 为了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效、有序地落实,各地还利用网络、短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丰富推送内容,增强互动交流,扩大青少年权益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同时,积极开发监测系统,建立基层监测站点和队伍,编制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测评报告,建立评估和预警体系。而且,对于地方的工作建立科学的考评指标,细化考核办法,完善“青少年维权岗”的申报和复核机制,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
关键词:网络,未成年人保护,青少年群体,青少年维权,法律 |
责任编辑: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