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青少年权益工作机制 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团中央“青少年权益工作创新”试点一年来,45个试点城市(区)团组织按照9个试点方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建或调整了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协调联动,促进未保机构有效运转。 推动法制化进程 切实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为了进一步保障青少年权益,各地团组织在团中央权益部的指导下,努力推动法制化建设进程。北京市海淀区推动公检法司和教育等部门制定涉诉未成年人信息限制公开的工作办法,推动公安机关设立未成年人案件审查预审中队。合肥推动将未保条例纳入市人大5年立法规划。三亚试点创建“法治学校”,与教育局、检察院签署涉案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规则。九江整合法制副校长、青少年权益使者、公益律师团等力量,全面落实中小学每学期2节法制教育课的安排。邯郸建立了专门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等等,各地试图通过这些工作让更多的青少年学法、懂法,利用法律工具保护自己。 建立个案发现机制 完善未保路径 团组织主要在社区、集贸商圈、开发区等青少年集中的地方设立维权工作站或12355基层服务站点,建立个案发现机制,与职能部门完善个案转接处理流程。杭州联合司法部门在社区成立青少年法律援助站,为权益受侵害的青少年提供维权服务。广州建立督导意见书制度,使团市委受理的个案在未保成员单位间实现转办、督办、反馈。长春、济南、湖州把12355热线与市长热线并线运行,利用市政府督办体制处理青少年权益个案,有效提高了办理时效和力度。 以12355服务平台为枢纽 构建社会化工作体系 在服务青少年的创新工作中,多数试点城市把12355转型升级为综合服务平台,以此为枢纽建设基层青少年服务站点,联系社会组织,开发服务项目,培育社工队伍,构建社会化工作体系。 比如,珠海建设了“亲青家园”,苏州打造“笑果”社区服务店,重庆开设“市民学校”,宜宾建立志愿服务站,柳州创办“雷锋超市”,昆明建设了红嘴鸥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南通开办了心灵家园社工事务所等等,虽然名称各异,但都旨在打通权益工作与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的衔接,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形成有阵地、有队伍、有项目的社会化工作体系。 |
关键词:网络,未成年人保护,青少年群体,青少年维权,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