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孤岛”传奇
新的危机 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人们从各个方位涌向了指挥部所在的海关露天平台。 “那边又滚石头了!” “有一条裂缝很大!” 人声鼎沸。 各安置点负责人汇报困难:帐篷不够,饮用水不够,粮食不够,煤气站只剩4罐煤气了…… 更紧迫的是,镇卫生院收治了15名伤员,其中3人危重,镇上不具备手术条件,而药品只够用3天了。 李冬的应对办法是——集中。把有限抗生素集中给重病号,防止感染。同时,对蜡烛、发电机等物资也集中使用。 发现哄抬物价的苗头。李冬下令:危难时刻大家要同舟共济,食品等生活用品不许高价卖。谁违反禁令,以扰乱公共秩序论处。 他还要做遇难者家属的工作。由于断电,遗体无法冷藏。为防止遗体腐化引发疫情,必须尽快火化掩埋…… 尽管忙得没有喘息之机,但这些还不是他最忧虑的问题。 巡查发现,山体裂缝扩大的速度比想象中更快,似乎强震带来的灾难远未终结。他不得不考虑一个大问题:一旦更坏的情况发生,需要大转移,最后一道保障线在哪里? 需要有一块面积足够大的安全地带。 在这喜马拉雅山群峰环绕的局促空间里,有这样一个地方吗? 公安民警洛昆提供了一个线索:步行50分钟,有一个人迹罕至的去处。 “走!”李冬带上三四个人上路了。那里其实没有路,全是茂密的丛林和生满毒刺的植物,陡坡上石块嶙峋。他脚扭了几次,又几次眩晕,只好就地坐下,喘匀了气,再接着走。 当那片空地终于呈现在眼前,李冬心里有了底——这里足够容纳几千人。 他没有料到,一场新的危机已悄然降临。 中午时分,一个叫李强的年轻人来到指挥部,浑身是泥。他是立新村的驻村干部,连滚带爬下山来求援,因为村里物资紧张。 言谈间,李强无意中提到,村里有人收听尼泊尔广播,预测中国时间当天下午3点左右会有一场大的余震。 顿时,李冬警觉起来。 李强说:“来的路上,我发现鸡飞狗跳呢。” “真的假的?” “真的,鸡都上树了。” 死亡倒计时 指挥部发生了意见分歧。 有人说,地震预测都是谣言,鸡飞狗跳是迷信。 有人说,如果公布这个消息,容易造成恐慌。 沉吟良久,李冬下了决断:“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他下令:下午1点到5点之间,全镇进入紧急状态。此刻,无人意识到,这个命令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来不及召集会议了,指挥部利用分散在各处的几十部对讲机开会,所有人全部调到同一频率。李冬讲话:“所有人停止活动。公安开始巡逻清查,屋里不许有一个人,街上不许有一个人。” 全镇鸣响警笛,到处有警察呼喊。 群众纷纷躲进安置点,没人高声说话,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惶恐。 自发布紧急状态后的两个多小时,李冬一直站在指挥部平台上,环顾四周山体。各安置点像过电影一样在他脑海里闪过,他想象着灾难临头的景象。 那是他这辈子最漫长的两小时。本以为地震会越来越小,甚至消失,大家心情刚刚有所平息,突然又来了这么一下子,心理防线已濒临崩溃边缘。 再没人来汇报情况,平台一片死寂。 空气几乎凝固了。 站在一起的每个人神经都要绷断了。 李冬感到一种无可名状的孤独。尽管有这么多战友并肩战斗,但此时他却感到特别的无助,只能强作镇定。 3点10分左右,余震爆发。 大地像装上了弹簧一样波动起伏,满眼建筑物都在跳跃。每座山上都像放起了鞭炮,烟尘四起,大小石块汇成的洪流如海浪般直扑下来。 李冬绝望了,瞬间有一种逃不过这一劫的感觉。 最让他担心的是,樟木镇所在这座山的顶部出现三条明显滑坡带。假如滑坡倾泻而下,全镇即使不被埋掉,也会被砸成一片废墟。 旁边的人扶着桌子、栏杆,尽力站稳,许多人哭了起来。 各安置点都传来惊叫和哭声。有人情绪失控,疯了一样想往外跑,其实无处可逃。天地之间,人类如此渺小。 后来得知,这次余震达7.1级。 |
关键词:尼泊尔地震,救援,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