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西兰奶粉装在美国奶瓶里喂孩子 中国海淘族扩大
在不久前,“马桶盖”风波持续发酵,引发市场反应,也再次将“海淘”这个字眼推向大家关注视野。 如今,通过购物网站和代购平台,再经由国际物流购买海外商品,这些被称为“海淘族”的购物人群在我国逐渐庞大。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内地“海淘族”规模已达到1800万人,预计到2018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560万人。 与此同时,购买品种也随着海淘人数急速扩展。2012年淘宝网发布的国内首份《网购奢侈品行业解析报告》称,海外代购已从奢侈品到保健品、美容品甚至日用品的全面扩张。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中国境外消费已经超过1万亿元。 看到如此巨大的海外购物需求,国内电商纷纷打起国际牌,将海淘作为集中发力点,阿里巴巴上线天猫国际,亚马逊开通海外商品直邮中国业务,京东推出海外购,上千种海外商品登台唱戏。海淘成为风险投资最新关注领域,相关电商、转运商生意兴隆,国外电商网站也纷纷开通中文版及中国信用卡使用通道。 那么,中国制造面对这场“压力测试”,是否准备好“大考”?又应如何答卷、破题? 消费升级发问“世界工厂” 浙江杭州“海淘族”於淑芳告诉半月谈记者:“现在除了一些急需用品会在超市买,剩下的东西基本都海淘,占总消费额的70%以上。”於淑芳不仅自己海淘,而且带动身边朋友一起加入海淘。如今她成了海淘代购,可以让其代为购买指定的国外商品。 杭州白领孙小君这样形容自己“亲子”的一天:把新西兰奶粉装在美国奶瓶里喂养孩子,再用日本洗涤液清洗餐具,出门散步把孩子们装进德国产的童车,回家则为他们浇上法国浴液洗澡。 孙小君说,她所在的一个育儿群有几百名妈妈,每天讨论最多的话题是,哪些国外的婴儿用品好用,如何购买。对很多父母来说,“全球采购婴童商品”成为喂养孩子的“必修课”。 “海淘一族”迅速扩大的原因,绕不开的是公众日益提高的质量安全要求和目前国内质量水平现状的矛盾。中国消费者协会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2012年,该组织受理儿童用品投诉4038件,其中涉及质量问题的投诉占93.8%,特别是在婴幼儿奶粉投诉中,78.2%的投诉与质量问题有关。 有意思的是,孙小君所在的杭州市,先后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婴童产业基地”、被国际信息发展组织评选为“中国婴童之都”,婴童企业的数量、年营业收入及总资产均居中国之首。巨大的消费人群在超量的供给面前,钱却花在了国外。 国内市场商品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很多,这可能也是海外代购如此红火的原因之一。 对于较高端的化妆品来说,进入中国市场,要收30%的消费税、17%的增值税以及进口关税。进口关税的税率取决于消费品来源国,如果享受最惠国待遇就是10%的关税,其他国家可能达到20%~30%的关税税率。所以即使是来自享受最惠国待遇国家的化妆品,其三项税的总税率也在57%左右。 有专家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高端奢侈品,其他消费品进口环节税收有必要调低。 拉动消费一直是中国经济努力的方向,然而各种刺激政策带来的效果并不明显。与此相反,“海淘一族”、线下海外购物发展迅猛。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制造大国的同时,巨量的中国消费能力正在外流。 观察人士指出,不同于以往我国对国外高新技术产品的渴求,近几年出现的海淘热,体现了国内民众对于优质生活产品的需求非常旺盛。海淘热的兴起,也反映了普通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升、老百姓消费的升级。 如果我们回到海淘兴起的起点,或许对如何激发、留住消费能力看得更加清楚:国产消费品在急速增量的同时,忽略了质量问题,而消费者却早已从消费短缺走出,更看重产品质量。 |
关键词:海淘,海外代购,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