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身残志坚的苗家刺绣女
带领大家通过刺绣致富 张艳梅正在指导学员刺绣(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块秀气的茶杯垫制作需要三到五天,若是做大一点的风景刺绣至少都需要八个月。很多外地人来到贵州旅游,都很喜欢刺绣的工艺品,我们家也接受订做,但是一般都需要七个月,如果是想做一套苗家姑娘出嫁时的嫁衣那就得等上一两年。”张艳梅对记者说,这正是苗族刺绣品的精髓所在,苗族刺绣品除了本身被赋予的苗家美丽传说和历史文化外,更是一项独一无二的纯手工刺绣艺术。 这项艺术也给张艳梅带来了希望,让她能够带领当地一群苗族刺绣能手创业致富。 2007年,张艳梅注册资金10万元将个体经营户转型为独资企业,并组织带动了一批具有丰富刺绣经验的妇女、残疾人从事刺绣生产。 “生产一个苗族包的绣品,一般能卖到1500到2000元,一件牯藏衣则要达到18000元左右。”张艳梅指着一件苗族特有的牯藏衣说,2013年,她的纯收入就达26万余元。 张艳梅带领的刺绣产业链上,有的画工虽然不是全职,但每个月最高能挣4000多元,一般的刺绣能手每个月收入也都在3000多元到4000元不等,旺季时收入更多。 冲出一片刺绣天地 张艳梅展示苗族特有的牯藏衣 如今,已经有了18年奋斗创业历史的张艳梅已经将具有其特色标识的苗族刺绣产品远销至美国、日本、法国等地。 “我们家的刺绣很出名的,有一次是在美国做苗绣展,但是展厅上是不能买卖的,我们回到贵州,有个外国人拿着一张照片,千里迢迢地从美国跑过来找到我,就是为了能买到那件苗绣盛装。”张艳梅自豪地说。 这些成就,都得益于张艳梅的坚持,而这种坚持也给她带来了更多的荣誉。 2008年6月,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她应邀参加了“北京民间艺术走进大学”活动。2009年应邀参加上海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博览会。 2011年3月,在北京“感动苗情蝶影共生——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佳能数字化保护成果展”中,拄拐行走的她用双手挥动针线的苗绣技艺现场展示赢得了全场观众的赞誉。 2012年中国凯里首届刺绣、银饰博览会上设计的作品《外婆的背儿带》获银奖,金色牯藏衣《葫芦上的家园》获优秀奖。 张艳梅很喜欢培根说的“身体有缺陷者往往有一种遭人轻蔑的自卑,但这种自卑也可以是一种奋勇向上的激励”。 或许,正因为这种激励,张艳梅的创业故事才会如此精彩。 或许也只有这种精彩,才能体现出一个身残志坚,且一直坚守着中国创业梦的草根符号。 |
关键词:行进中国,身残志坚,苗家,刺绣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