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修职业化 外塑公信力
司法公开倒逼司法公正 “司法公开像根扁担,一头挑起司法公信,一头挑起司法公正”广州中级人民法院大厅展板上的这句话,形象地表达出司法公开的意义。今年9月,广州两级法院13名正副院长重回审判席,亲自上庭审案,而且全都进行网络直播。广州中院院长刘年夫说:“司法公开目前是社会认识一致、改革阻力小、实践效果好,倒逼司法公正的重要突破口。” “司法公开是司法自信的表现,是司法公信的保障。”重庆市高院院长钱锋认为,近年来,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和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都取得扎实成效。通过审判流程公开平台,当事人可以获知立案日期、合议庭组成人员、承办法官、送达、管辖权处理、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等情况;通过裁判文书公开平台,可以看到依法可以公开的裁判文书;通过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当事人可以获取执行立案信息、执行人员信息、执行程序变更信息、执行措施信息、执行财产处置信息等。 互联网科技与市场手段使司法公开更加透明、便捷与高效。浙江、江苏、河南等省借助网络交易平台,以电子竞价方式依法处置诉讼财产;重庆引入第三方平台实现司法拍卖分权制衡,全市司法拍卖全部进入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实行电子竞价方式拍卖,比较好地防止了司法拍卖暗箱操作、内幕交易、低价贱卖等问题。 “从‘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要求看,司法公开仍有较大空间。”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正东认为,可进一步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注重裁判过程的公开;其次强化庭审公开,让公正眼见为实。在推进重大案件庭审直播的同时,下一步改革应把完善公众旁听作为庭审公开的重点。 群众有序参与提升司法公信 “历史经验证明,改革若离开了人民群众参与,没有民众的支持,就难以成功。”河南省高院院长张立勇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效方式。 王传清是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的职工,自2010年担任重庆市一中院人民陪审员以来,平均每年参与案件100多件。谈起直接参与司法审判的感受,他深有感触地说:“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把社会公正标准带入个案审判中,与精通法律的专业法官思维互补,有助于提升司法公信,参与司法和监督司法,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人民陪审员的分量!” 为进一步增强陪审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让更多的普通群众参与司法。最高法院去年提出了陪审员数量翻一番的“倍增计划”,力争将全国法院人民陪审员数量增至20万左右。截至去年底,河南省在原有人民陪审员7058名的基础上,新增补人民陪审员8258名,达到基层法院法官的2.38倍,率先实现最高法院的“倍增计划”。增选人员涵盖工人、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基层民调人员、中小学教师、退伍军人、退休人员等群体,使人民陪审员更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结构更趋合理。 “司法公信力本质上表现为司法与社会间的互动关系,最终检验的标准在于群众的感受。在推动司法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同时,破除‘司法神秘主义’心态,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了解司法和监督司法,必将提升司法的公信力。”张立勇说。 |
关键词:司法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