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新闻频道>>社会万象

大学学费迎“涨价潮” 少则涨一成 多则翻番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 2014-08-18 09:10:1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模糊的培养成本

  在受访的高校有关负责人看来,“成本”无疑是涨价原因的关键词。

  “这几年,学校的各项开支总体是增加的,学生的学费已经10多年没有变了,占培养成本的比重越来越低。”苏州一所高校的学生工作处处长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次是适当进行了调整。”

  他强调,调整后的学费占“学生培养成本”的比例是低于25%的。

  这意味着没有违反教育部2000年出台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第五条规定:在现阶段,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

  今年2月,宁夏在高校学费上涨的听证会上也公布了生均培养成本。据官方消息,生均教育培养成本从2005年~2007年的1.51万元上涨到2010年~2012年的2.026万元。与此同时,学费收入与高校总收入的比例由2005年的24%下降到2012年7%。

  据披露的数据显示,宁夏2012年生均学费占生均培养成本的15.36%,远低于25%。

  在熊丙奇看来,宁夏在听证会公布的生均成本,并不是对发生在学生培养上的成本进行核算,而是简单按照学校的开支进行“确定”。

  “也就是说,宁夏现在公布的生均教育成本,是经不起推敲的,还要公布每个学校的行政开支,包括‘三公经费’开支,学校的科研经费,以及科研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在把生均成本核算清楚后,再考虑学费问题,更具说服力。”他认为。

  熊丙奇说,学校的经常性经费支出包括日常运作经费、一些公共经费,这些经费并不一定是用在学生身上的,“现在有些学校行政部门二三十个,有必要吗?”

  “这个钱该怎么用,要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这样的话,运营成本可能就下降了,学生承担的费用就下降了,相关机构也愿意捐钱了。”他认为,财政需要更透明,才能明确哪些成本应该支出。

  早在2007年,教育部已开始制定《高等学校生均培养成本核定办法》,但这部办法至今难产。

  记者注意到,关于培养成本的计算方法,在2007年办法着手制定前夕亦有争议。当时的公开报道至少有3种说法:有媒体引述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法称,理工科人均培养费用一年约1.5万元,文科每年约1.2万元~1.3万元;而在另一教育部负责人口中,这一数据却是4万元~5万元;还有媒体援引“权威机构”的数据,称一年培养成本只需7000~8000元。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目前,学费收取多少与生均成本之间还没有硬性的联系。“这个还是比较粗放的算法,现在没有出台规定,涉及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有些学校在算这个账,但是毕竟太专业了,短期内很难有全国学校都有适用的办法。”

  储朝晖认为,高校不合理的开支而造成的浪费是学费上涨的一个原因。“公办学校,行政开支铺张浪费的现象不罕见。”

  他说,一所拥有合理结构的大学,其经费来源应该包括政府投入、学费收入、社会募捐和经营收入,“但我国的大学要么依赖政府投入,要么靠学费支撑”。

  前述江苏高校的学生工作处处长向记者确认,财政拨款是逐年上涨的。

  这一说法在官方数据中得到印证:2012年,全国地方高校生均拨款平均水平达1.412万元,比2009年的7540元提高87%,到了2013年,中央财政下拨地方高校的生均拨款奖补资金为252.7亿元。

  但是,高校没有逃离“入不敷出”的困境。以浙江为例,据报道,截至2013年年底,浙江全省公办普通高校的债务总规模达94.68亿元,全国1164所公办高校的总负债也超过2600亿元。

  “一方面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另一方面铺张浪费。这种情况下,办学成本提高,也没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就只能向学生伸手要了。”熊丙奇认为。

  中低收入家庭受影响大

  “宁夏很多市的收入没有银川高,一些普通家庭可能一年挣个一两万都是多的,大家都是靠打工赚钱。”一名2013年从宁夏大学毕业的学生李升(化名)告诉记者。

  李升没有赶上学费上涨的时候。每年,他的学费都是2600元,对于成长在农村、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的李升来说,一年要拿出这么多钱还是有些压力。大学四年,除了申请助学贷款,他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赚取生活费。

  “当初自己的学费就占到了家里年收入的40%,如果涨到4000元,可能会影响一部分人。”他说。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教育界的一个普遍观点是,高校的学费不应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

  不过,在我国一些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学费的占比超出了20%。以宁夏2005年为例,当年宁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93.6元,以当时高校的学费标准2600元计,这一比重为32.12%。按照同样的算法,江苏省的占比为37.34%。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这个数值更大了,而学费通常较高的医学类、艺术类等专业,幅度就更大。

  但在大多数中国家庭看来,高等教育是改变子女命运的机会,学费也因此成为刚需。受影响较大的多是中低收入家庭。

  “我不会因为学校的学费高就不去报考,而且家长会关注能不能上重点。”一名湖南大学2013届毕业生告诉记者,她家里还有个妹妹,明年也要参加高考,“我们不会因为学费涨了就改变志愿,最重要的还是看自己想去哪儿,能去哪儿。”

  今年考入青岛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张唯(化名)也表示,报考学校时还是考虑到了学费的问题。“我妈生病在家,全家就靠我爸外出打工赚钱,一年的收入9000多元。”

  根据山东省公布的高校学费调整方案,文史类由原来的每人每学年3400元上涨至4000元。600元的改变,对张唯来说并不是小事,“现在暑假一直在送外卖”。

  在另一部分学生看来,学校上涨的学费可以更多投入到校园设施上,改善生活和教学条件,如果涨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尚可接受。

关键词:大学学费,涨价

责任编辑:李雪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