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县情概况

来源: 百度 作者: 2014-08-07 10:59:4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科技工作

  科技工作全面加强,玉米、核桃等育种制种取得重大突破,樱桃、牲畜等动植物品种引试研究成效显著,畜种改良、动植物疫病防治、生物多样性间套种等农村适用技术广泛普及,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技术改造,昊龙集团兴煜公司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4项专利,云荞液外观设计等技术获得省级创新技术表彰。

  工业生产

  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3亿元,同比增长27.6%,年均增长37.1%。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成立了工业园区管委会,完善了县级领导挂钩企业、安排专项发展基金、交纳风险金、搭建融资平台、简化审批手续等机制体制。红石岩、黑石河等电站建成运营,天花板电站首台机组正式发电,黄桷树电站成功截流。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新建了桃源工业园区,园区面积扩大到13.33平方公里。60万吨水泥厂、5万吨电炉锌厂、10万吨锌焙烧制酸厂、年产1.2亿条编织袋厂、鑫辉农特产品加工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乐红选厂、火德红选厂、八宝银矿、昆华化工、理世公司和云香食品等企业完成技改扩建,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以能源、矿冶、建筑建材、农特产品加工为重点的新型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农业生产

  鲁甸山地季风气候明显,立体气候突出,物产丰富。全县共有耕地面积48.4万亩,其中水田3.1万亩,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水稻为主,水果以苹果、樱桃、梨、桃为主,干果以核桃、花椒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畜牧以生猪、肉牛为主,农民的经济支柱主要有畜牧、烤烟、林果、蔬菜。玉米种植面积16.6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11.6万亩、水稻种植面积3.1万亩、烤烟种植面积6.8万亩。粮食总产12.4万吨。境内盛产核桃、花椒、烤烟、苹果,龙树火腿、桃源牛干巴、小寨樱桃、龙头山辣椒、梭山青椒走俏省内外。森林面积69.1万亩,覆盖率31%。

  农田水利

  农业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4.99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32.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8%,2010年被评为云南省绿化模范县。水利设施明显加强,昭鲁大型灌区和现代烟草农业示范项目投入使用,砚池山、桃源等5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新建“五小”水利6957件,新增灌溉沟渠303.9公里,解决了12.5万人和5.36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94万亩,耕地有效灌溉率达25.82%,提高了6个百分点,2008至2010年连续三年被省政府评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

  电力交通

  能源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年发电量3.9亿度,新建和改造输电线路2755公里,农网改造覆盖面达65%,城网改造全面完成。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1176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8%,客运周转量11323万人公里,增长9.6%。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完成增加值6684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1%。

  改革开放30年,鲁甸县交通事业发展迅速,面貌巨变,公路网络从城市到农村,相互衔接,纵横交错,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周边市县,沟通12个乡(镇)和部分村社的交通网络,一个快捷、高效、便利、安全、舒适的鲁甸交通环境呈现在人们面前。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全县交通落后,封闭不畅,发展缓慢。1977年底,县乡道路仅有180公里,乡村道路50公里,村道和油路为零,人背马驮的现象较为突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交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全县交通状况明显得到改善,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2007年末,全县境内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724公里,嵩昭公路、昆水公路、213道穿越县境。形成了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高速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不同等次的公路网络;客运站点,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二级客运站为中心,辐射各乡(镇)的客运网络,告别了人背马驮的历史状况。全县交通事业建设者,把历史责任铭刻在心中,通过改革开放30年的艰辛创业,刷新了一个又一个数字,树立了一座又一座丰碑,充分印证了全县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巨大成就。

  2003年县委、政府确立了“以发展保稳定,以稳定促进发展”的工作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公路交通事业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来抓,使全县交通事业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

  2004年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2005年末,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2006年以来,相继启动了通乡油路建设,至2007年末,全县境内有国道公路19公里,省管公路2条108公里,县乡公路8条289.3公里,其中油路公路57.9公里,乡村公路85条956.7公里,村道460余公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基本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此外,还有渡口3处5只木船,有石拱桥、铁索桥、钢筋混凝土桥153座,其中有1950年前建的29座,跨度在10米以上的4座;1950年至1993年间建的97座,1994年以后建的27座,10米以上跨度的19座,主孔净跨40米以上3座,填补了全县交通桥梁的空白;有客运站点6个,用地面积23350.57平方米,建筑面积4568.96平方米,其中县城二级客运站用地面积13404.6平方米,建筑面积2590平方米。全县有各种车辆14234辆,其中客运车94辆,拖拉机981辆,摩托车7960辆。全年完成货运量151.16万吨,周转量7360.96万吨公里,客运量185万人(次),周转量7104万人公里。昭交运输集团鲁甸分公司在县城、龙树、水磨、江底、龙头山等乡(镇)设有站点,每日来往于县城班车108班(次),客运量2056人(次)。鲁甸至昆明、昆明至鲁甸班车2次,客运量80余人(次)。昆明、曲靖、会泽等地以及从外地开往昭通的班车每天约80余辆,经县境大水塘和江底。除文屏镇外,其他2镇9乡,每天都有班车往来,客运量600多人(次),满足人流、物流的通畅。

  邮电通信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816万元,比上年增长9.1%。通信基础明显加强,新建移动电话基站222座,移动电话普及率提高到29%,新增互联网用户2409户。年末全县固定电话(含小灵通、致富通)11171部,比上年下降0.3%,移动电话通户数12.38万户,比上年增长31.7%,电话普及率达34.96部/百人,互联网用户数3514户,比上年增加211户。

  城镇建设

  “十一五”以来,城镇建设建管体制机制实现了由多头管理向集中管理、实物安置向货币安置、先建设后规范向先规范后建设、政府投资为主导向市场驱动为主导、侧重城市建设向建设经营并重的“五大”转变。启动了县城建设二次创业,湖滨小区建设基本完工,盛林地产、长城小区等开发进展顺利。文屏山森林公园一期开发已经完工,城区绿化、亮化水平明显提高,新增城市面积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25.5%,提高了17.5个百分点。县城老城区改造基本完成,粮贸街、工商路、西正街、滨河路、武家天井等街道改造投入使用,功能不断完善。乡镇集镇建设强势推进,建立健全了乡镇集镇建设竞标制度、县处级领导挂钩考评制度、乡镇集镇建设投入机制、各乡镇集镇管理办法等制度,完成了11个乡镇集镇建设总体规划,先后启动了11个乡镇集镇建设,乡镇集镇建成区面积从“十五”末期的7.2平方公里扩大到12.7平方公里,累计转移农村人口3万余人,乡镇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受到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关键词:鲁甸,地震

责任编辑:丁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