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三大规划将出台 切口:交通和环境
导语:京津冀一体化最早可追溯到1982年,当年公布的《北京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首次提出“首都圈”。此后历时多年,从“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到“京津冀都市圈”终于升级到国家战略层面的“京津冀一体化”,这一过程走了30多年。媒体报道称,7月份京津冀一体化有关议题将提交高层。 重点是交通问题 2014年5月22日,乘客在北京大北窑南乘坐开往燕郊的814路公交车。有媒体报道称,有30万人在北京上班、住在燕郊。图/CFP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告诉记者,京津冀一体化的重点是交通问题,其主要关注如何通过交通一体化来促进城镇化发展,并带动GDP增长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京津冀怎么一体化,首先就要交通一体化。”他说,“比如发展高铁、轻轨,打造一体化区域,为京津冀一体化创造便利交通条件。” 对于环保规划而言,他表示,应该具有可实施性、可监督性的措施要求,如可以参照已经出台的“大气十条”和即将出台的“水十条”,出台京津冀地区一体化的环境保护工作具体实施细则,此外,也要注意部分治污措施协同化,如在机动车污染问题上,京津冀地区在统一油品质量的基础上,可统一限排、统一限行。 【详细】 “切口”:交通路网和环境治理 哪扇门的开启将成为京津冀一体化的“切口”?昨天,记者采访了多名专家。有专家指出,京津冀一体化“破局”的契机是重大战略机遇;也有观点提出,靠财政主导的环保、交通将为京津冀一体化率先铺路;北京的城市功能重新定位,也被认为是破局之关键。 【详细】 半数人看好京津冀一体化 不同群体的“京津冀一体化”看好率
2014年,中央将“京津冀一体化”升级为国家战略,成为经济增长第三极的重要抓手。据零点指标数据6月网调显示,约半数人(50.5%)看好京津冀一体化,另半数人则认为其发展一般或不看好。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公务人员对其看好率为41.2%,与其他群体相比偏低。 39.3%: “交通一体化”可先行 据了解,中央已明确将“交通一体化”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先行领域,而大气污染领域的合作已然开始。调查结果显示,民众看法似于国家战略不谋而合,近四成(39.3%)民众认为京津冀一体化最先可在公共交通领域实现,其次为经济领域(24.3%),生态环境领域(6.5%)。 【详细】 京津冀达成“一卡通”互通共识 “天津的卡到北京坐公交、地铁也是可以的,以后就是区域内使用联网售票。”据天津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人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必然是交通一体化先行,本周三地交通主管部门达成共识,确定今后在航空、港口、公路等多方面都有合作。包括路网一体化、服务一体化、信息一体化等。路网是按照近远期规划加紧建设三地公路网络,服务方面就是一卡通互通等。 还有客运线路优化,也是三地交通部门协作下一步要解决的。“以前都是各省市有长途车到外地,但现在三地是一个区域概念了,不是以前的三个点了,所以就要考虑对重复的线路进行调整。” 据了解,近日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杨传堂先后到天津、河北、北京就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开展调研。他指出三地要着力促进区域交通运输协同管理,推进区域交通信息服务对接,力争实现区域公交“一卡通”、客运服务“一票式”、货运服务“一单制”。 【详细】 |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