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首场高温为何如此猛烈

来源: 中国气象报 作者: 2014-06-03 16:10:1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和南方猛烈的强降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5月25日起,我国北方地区艳阳高照,高温范围扩大、强度逐渐升级。今年以来最大范围的高温席卷了北方大部,预示着华北、黄淮地区的炎热模式正式启动,酷夏的味道越加浓烈。

  而就在5月上旬,北方多地的夏味儿还明显不足,甚至冷空气频繁“光顾”,气温比常年略微偏低。那么,为何北方地区迅速升温?和历史同期相比,这场今年高温首场秀是否正常?它又和刚刚进入状态的厄尔尼诺有何关系呢?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研究员柳艳菊。

  一月之内气温骤升

  柳艳菊告诉记者,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5月以来(1日至26日),全国平均气温为15.7℃,比常年偏低。但是,月内气温阶段性变化明显,中旬初期之前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明显偏低;13日以后,全国气温以偏高为主,仅新疆大部、内蒙古东北部和东北西部、四川西部、重庆气温偏低。

  “5月份气温起伏变化较大。”柳艳菊表示,1日至12日,全国平均气温为14.1℃,比常年偏低0.8℃,为1997年以来同期最低值;而13日至26日,全国平均气温为17.2℃,比常年偏高0.6℃,其中,云南省平均气温达23.9℃,比常年偏高3.3℃,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值。此外,华北、黄淮地区中东部、云南大部、四川西部、西藏中部、广西西部等地气温偏高2℃至4℃,云南东部和四川南部局地偏高4℃至6℃。

  那么,为什么一个月之内气温会经历“冰火两重天”呢?柳艳菊解释道,从大的气候背景来看,前期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东亚大部受宽广的低压槽控制。西高东低的异常环流型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导致我国出现两次区域性中等强度冷空气过程,从而使得我国北方和中部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显著偏低。5月13日以来,环流发生明显调整,东北亚地区高压脊发展加强,在高压脊的持续影响下,我国华北黄淮一带气温逐渐上升,且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

  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中心值已偏高0.5℃以上,预计将至少持续3个月以上,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将会形成一次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那么,我国气温升高和厄尔尼诺有没有关系呢?柳艳菊表示:“一般来说,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当年,全球气温都是偏高的。因为海洋温度高,向大气释放的热量也比较多。但是,这次北方的高温应该是一次天气过程,与厄尔尼诺现象关系不是很大。”

  今年高温首场秀登台多地发布高温预警

  华北、黄淮等地的气温持续走高,使得酷夏的味道愈加浓烈,公众再也不用纠结“用不用穿秋裤”的问题了。5月29日下午,京津冀地区持续高温,气象部门发布了高温红色和橙色预警,提醒公众采取防暑应对措施。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表示,受高空西北气流控制,华北、黄淮地区持续晴天,使得气温迅速攀升。这场高温秀场从5月25日开始,其强度和范围呈现出逐渐增强和扩大的趋势,北至燕山以南,南至安徽、江苏北部,河南中南部。本轮高温的中心区域主要在河北的中南部,并已在27日升温到37℃以上。29日,河北省石家庄、平山等地气温突破了40℃。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从31日开始,河南、苏皖地区将出现一次降水过程,云层的增多使得该区域的高温情况终结;而河南北部、山东中西部、京津冀等地还将多维持一天的高温状态。

  高温的出现多伴随着静稳天气。针对一些网友“高温会不会加重雾-霾天”的担心,张涛解释说:“出现高温的情况下,一般都不会出现雾。因为气温较高使得相对湿度较低,缺少出现雾的条件。”但是,霾的情况则需要具体分析,除了气象条件外,还取决于污染物的排放量。张涛表示,从气象条件来讲,虽然静稳天气有利于霾的堆积,但是,一般情况下,夏天地面温度升高,在大气边界层湍流交换和混合会更充分,实际上是有利于污染物从地面向高空边界传播的。这也是为什么夏季雾-霾天明显少于冬季的原因。

关键词:高温,解读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李雪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