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华:用生命为井陉“西藏”绿色崛起奠基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高靖华 田平珍 2014-05-24 15:17:0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一心为民,真情融化“寒冰”

  “只有不会做群众工作的干部,没有做不通工作的群众。”

  天下难事千千万,移民工作第一难。测鱼镇是省重点工程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的项目所在地,全镇5个行政(代管)村涉及移民搬迁。其中南蒿亭村涉及的户数和人口最多,共计211户、780口人。这个村是测鱼镇第二人口大村,村情复杂,历来是全镇的老大难,在王永华调任前其他移民村工作已近尾声,只剩下南蒿亭村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只有不会做群众工作的干部,没有做不通工作的群众。”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做南蒿亭村移民工作一以贯之的信条。

  “相信群众的智慧和觉悟。把政策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的事儿自己做主。”这是王永华做移民工作的第一件“法宝”。为了制定群众认可的移民办法,他前后历时数月,亲自主持了大小上百次座谈会,并带着镇移民办同志,利用晚上和中午时间,挨家挨户走访移民,宣传政策,解疑释惑,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测鱼镇人民政府关于南蒿亭村淹没线移民人口、户型确定的有关规定》,之后又通过反复征求意见、反复修改,才最终确定下来,得到了移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多换位思考问题,对他们合理的诉求要想办法尽量满足。”这是王永华做移民工作的第二件“法宝”。开始,政府想通过移民搬迁让南蒿亭村移民整体迁出深山,到经济发达的地方去。南蒿亭村是自古以来就是测鱼镇的“鱼米之乡”,土地肥沃,水源便利,农耕文明时代一直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富裕村”,人们的心理优越感由来以久;同时,这里也是规划中的大锦山生态旅游产业开发核心地带,群众期望值较高;再加上农民安土重迁的传统习惯,所以大部分移民户不同意外迁,于是政府尊重人民意愿,决定就地靠后安置移民。安置方案几经周折,好不容易确定下来了,移民户看到其他村的移民迁到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方,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发生了“质”的变化,于是又改变了主意,想按以前方案整体外迁。

  “这么大的事儿,怎么能说变就变?”“即便我们同意了,县里能批准吗?”“你想这事儿找领导能有好果子吃吗?”……在专题研究南蒿亭移民的镇党委会上,人们七嘴八舌,不同程度的存在畏难情绪。“移民是涉及到群众当代后世切身利益的大事。只要是顺民意、得民心的事儿,我们就不能怕困难,更不能嫌麻烦。否则,我们的工作必将会重蹈覆辙,再次陷入泥潭。”王永华掷地有声地说。在他的说服下,镇党委班子终于统一了思想,一致同意移民整体外迁。之后,王永华硬着头皮一次次地到县里找领导为民请愿,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受了不少批评、委屈,硬是凭着锲而不舍的精之神最终征得了县领导的同意。

  “公平对待每位移民群众,不合理的决不开口!”这是王永华做移民工作的第三件“法宝”。有些移民户,把移民看成了“唐僧肉”,心存非份这想,或千方百计托门子、找关系和王永华打招呼,或想方设法儿找借口、摆难题,施出了浑身解数。王永华软硬不吃,油盐不进,坚持按原则办事,为此得罪了一些人。2012年9月16日,已查出癌症晚期的王永华抱病接待反映问题的移民,因为当场拒绝对方无理要求,被一口唾了个满脸。在场的县领导实在看不下去了,责令现场维持秩序的公安民警拘人,硬是被他拦了下来。“算了!是我平时群众工作没做到位,让你见笑了!他们也不容易,容我以后慢慢做工作吧!”在王永华的感召下,测鱼镇的移民干部个个练就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唾面自干的本领。

  在测鱼镇工作的四年半时间里,为南蒿亭村的移民,王永华费尽了心血,透支了健康,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带着移民办的工作人员,踢破了每个移民户的门槛,就连移民户家的狗见了他都不叫。2013年12月3日,南蒿亭村第一批194户、690口人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地走出深山,迁入毗邻县城、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移民新村,但是为之耗尽心血的王永华却再也没机会分享这成功的喜悦了!庆功宴上,村党支部书记吴瑞生含泪将一杯酒洒在地上,“王书记,俺对你有意见!说好为俺们剪彩,你咋就说了不算呢!”

关键词:王永华,井陉,西藏,公仆本色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李雪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