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需要审慎决策
近日,有媒体采访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顾明远后报道,2017年英语将退出高考,转为社会化考试。5月18日,顾明远表示消息系误读,高考如何改革还需等待教育部出台具体方案。随后,教育部发言人表示高考改革方案正在研究制定和完善之中。尽管确定是误读,但这已经不是媒体第一次对“英语退出高考”进行误读了,为何会一再如此?此外,高考改革是一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我们究竟应该对高考改革抱有怎样的态度?应该如何理性地看待高考改革中的热点? 高考改革需要审慎决策 高考改革十分复杂且高度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引起轩然大波。尤其是高考科目改革,与广大高中学生和科任老师利害相关,更是受到特别关注。 5月18日,顾明远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回应称,“英语2017年退出统一高考”系媒体误读,他的原话是“英语不再与其他科目一起在6月7、8、9日考试,而是由社会机构组织考试,学生高中三年可以考多次,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成绩”。但媒体理解为“英语退出高考”,显然不符合原意。顾先生指出,一切要以相关部门正式公布为准。 同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事关千万学子和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目前,教育部正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紧锣密鼓地研究、制定和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方案力求充分考虑高考改革的复杂性、周期性和长期性,会先试点再推广,以便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英语退出高考”的传闻在5月9日的新媒体上已经有过一次,结果证明是空穴来风。北京市的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提出降低英语分值,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更是明确提出“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这是社会大众对目前高度重视甚至过度重视英语考试科目的情况下提出的。但是,具体如何实行,并未正式公布。 高考改革是一个聚讼纷纭、见仁见智的大问题。由于高考的利弊得失都十分显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们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论说高考,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看法。高考是谁都说得上两句话的问题,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人,任何家长、学生都可以发表看法,都可以谈出自己的道道,十个人可能有六七种观点,然而,将这些看法集合起来,很可能就是互相矛盾的,甚至是尖锐对立的。因此,高考改革难度极大。 “山雨欲来风满楼。”公众与媒体对将要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的期待和焦虑可以理解,但高考改革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事关教育全局,因为高考关系到千百万青年学子的人生道路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基础教育的改革,承载着维护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的重任,承载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因此,高考改革方案要尽量取得更多的共识,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审慎地决策,自然要有个过程,大家还是要多点耐心。(刘海峰作者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