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赶考行]阜平村支书刘翠莲10年"办学记"
她从十七八岁就开始在村委会做事,2003年当选村支书。为了解决村里留守孩子的上学难题,2004年她在村里办起了学校,自己客串上了老师。刘翠莲,今年57岁,阜平县龙泉关镇青羊沟村村支书,办学已经10年了,年长者喊她乳名“三妮”,年轻人喊她“书记”,娃娃们叫她“老师”。 最难时期,她帮村民解决上学难题 青羊沟村在阜平县龙泉关镇以东3公里处,村边一条公路邻山傍沟,运送木材、煤炭和其他货物的大货车往来不断,尘土飞扬,车辆刹车减速的噪音刺耳,车祸时有发生。假如刘翠莲没有办学校,青羊沟村很多5岁至7岁的留守孩子,每天要沿着这条公路步行3.5公里,到八里庄小学上学。“大人出去打工,很多家里只剩老人、孩子。”青羊沟村有近140户,常住人口300多人,人均耕地不足一亩,靠天吃饭,秋收时还有山猪捣乱。经济贫困,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孩子的上学接送,成了全村人的大难题。刘翠莲说:“当初办学校,就是因为村里孩子上学太难了。” 事实上,决定创办学校的2004年,也是刘翠莲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那一年,为实施“村村通”工程,村里欠了饥荒,刚当村支书一年的刘翠莲寝食难安。没多久,才20岁出头的女儿赵云梅得了脑瘤,刘翠莲说:“怎么办,我天天愁得睡不着觉。” 没教室没老师,她咬牙办起袖珍学校 刘翠莲陪女儿在北京天坛医院做手术,丈夫赵全有在家照顾年迈的老人。赵全有说:“云梅是八月初一做的手术,我在家等信儿。手术8个小时,我这心一直扑腾着。” 女儿住院掏空了家中积蓄,村里的饥荒、家里的欠债,像座大山,女儿的身体也让刘翠莲忧心忡忡,“云梅一喊头疼,我这心也疼。”刘翠莲说。 从北京回到老家,上门的人很多,有人为询问云梅的病情,更多是找她解决问题———满头白发的老人佝偻着,说:“三妮,快给大伙想想办法,娃娃们上学难啊!” “我当着村支书,必须给大伙儿解决问题。”刘翠莲决定在村里办学校,她对上门的村民说:“教室、桌椅我想办法,你们再找个老师吧。”一连找了两个年轻女孩当老师,村里人却不同意。脾气直爽的刘翠莲有点焦躁:“那你们到底同意谁当?”“我们就同意你,要不就你家赵老师。”乡亲们终于说出了心里话。 当过民办教师的赵全有态度很坚决:“教了半辈子书,我知道这工作多难多烦,我不愿再当老师。”刘翠莲动员了几次,赵全有没答应。赵全有至今还记得,“有一天挺晚了,人家灯都亮了,我们两口子回家路上碰到几个妇女,又拦着唠叨孩子上学问题。她突然就说:‘我来教!’” 在村委会办公地腾出一间仓库,淘换来一些破旧桌椅,从没教过书的刘翠莲心里打着鼓,站上了讲台。 相携相持,丈夫也登上讲台 赵全有支持刘翠莲办学校,却反对她当老师。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他也没办法了。村委会任务重了,刘翠莲忙得团团转,赵全有就替她教课;刘翠莲必须到镇上、县里开会,赵全有就到学校盯着;学生从5岁到8岁不等,得复式教学,赵全有只能帮衬。 这些年当老师的苦恼,刘翠莲只用了一句“孩子不好带”总结。学生年龄偏小又调皮,打不得骂不得,暴脾气的刘翠莲常常也没了脾气。她渐渐摸索出教育孩子的方法,什么时候要哄,什么时候要吓唬,什么时候批评,什么时候表扬,刘翠莲有了自己的办学经。只是她一向嗓门大,乍听上去很严厉,孩子们却知道:“奶奶老师”高兴着呢。 早年办学条件差,仓库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刘翠莲很心疼。尤其到了冬天,一大间仓库里生个煤火炉子,根本不起作用。刘翠莲与丈夫就这样坚持着,熬过了10年。 村里经济条件稍微好转,破旧村委会办公地点得以翻建,刘翠莲把最宽敞的一间留作了教室。2013年,村委会办公地点改建成二层楼房,教学环境进一步改善。有了多余教室,刘翠莲和赵全有还可以分班上课。 润物无声,“聋哑”孩子开口喊老师 一晃10年,数十名孩子在青羊沟村的临时学校里接受了学前教育,学校里孩子少时七八个,最多时候17个。 最初,刘翠莲办学不收费用,“我就是心疼孩子,给不给钱都没事”。后来,看到刘翠莲一边忙村里事一边教课,赵全有为了帮衬妻子无法外出打工,乡亲们一合计,每个孩子每年交400元,去年这笔费用增加到600元。事实上,很多贫困家庭根本没交过钱,刘翠莲也从来不去要,“有就给,没有就算了”。 跟着刘翠莲读了4年书的袁梦,在贫困家庭长大。袁梦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刚入学时一句话也不会说,急了就大喊大叫,谁也听不懂。她总往家跑,刘翠莲和赵全有就不停地追;为了让她听到声音,刘翠莲讲课提高了嗓门,一堂课下来口干舌燥;为了听懂她在喊什么,刘翠莲就一遍遍耐心与她交流。现在,袁梦能清楚表达基本对话,能朗读一年级课文,最爱算20以内的加减法。由于交流障碍,她时而暴躁,刘翠莲给她出几道算术题,她就会安静下来。 2013年3月,保定市长马誉峰到阜平走访,专程到了青羊沟村。在刘翠莲办起的学校里,马誉峰询问了孩子们的学习和家庭情况,要求驻村工作组帮助解决教学困难。 一些热衷公益的爱心人士也相继来到青羊沟村,带去了文具、图书。现在,在保定市政府办公厅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袁梦已经戴上助听器,开始接受特殊培训。袁梦的爸爸感激地说:“多亏刘书记和赵老师没放弃孩子,要不然,袁梦怎么会有今天!” 在刘翠莲眼里,小袁梦的经历就像她悉心守护的青羊沟村学校,一路走来虽然坎坷,但会越来越好。 能文能武,“女人当家”连任村支书11年 基层工作琐碎不易,她一扛11年,能修路、栽树、挖渠、打井,能教书、唱歌、演戏、劝架,村民说她“能文能武”。“全能”的刘翠莲每年工作都要面临同样的困难———没钱。她说,眼巴巴等着某个项目拨款落实,怕到猴年马月,得主动去申请。“每分钱都来得不易,我不贪污不浪费,就想干实事。”要修渠,用什么材料,走哪条路线,如何补偿被占土地,她步步用心;要引水上山,选址、规划、招标、施工,她不敢有半点马虎。她很“抠门”,开会到中午也饿着肚子从镇上走回村里。 丈夫赵全有说:“她比我厉害,几件事一起办也不蒙。” 村民杨艳玲说:“我们书记人可好呢,给孩子们办学校!” 会计杨俊海说:“三妮把乡亲装心里,不嫌累不嫌烦。她办事公平,还特别会说道,谁有矛盾,她劝劝就解决了。” 老支书齐耀林有点儿耳背,说话声音却大得很,一句“三妮干得不赖”几乎是喊出来的。 刘翠莲已经57岁,但看上去很年轻。她嗓门大,一开口声音会传遍整个村委会,乡亲们说:“听见三妮喊,我们就踏实。” |
关键词:赶考行,村支书,基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