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一小时”聚焦消除雾霾和蓝天自造
一年一度的环保节日——“地球一小时”如约而至。今年中国区域地球一小时活动主题是“蓝天自造”,重点关注空气污染。在雾霾天气频繁“光顾”中国各大城市的背景下,活动得到了众多机构和民众的响应。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东北项目办公室29日上午在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公园举办“蓝色主题活动”,来自吉林省湿地办公室的官员、大学的环保志愿者和基金会工作人员一道宣传“地球一小时”。 南湖公园是长春市最大的市内公园。记者在现场看到,志愿者举着相关宣传标语,并不时向公园里的游客发宣传单,倡导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蓝天再现,赶走雾霾。 “地球一小时”由世界自然基金会2007年在澳大利亚发起,活动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周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截止到2013年,全球共有超过7000个城市和154个国家和地区的公众参与地球一小时,是全球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环保活动。2014年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定于3月29日(星期六)晚8点30分举行。 西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新浪微博上的官方账户@西安发布28日发布微博,2014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西安钟楼、大雁塔广场等标志性景点将熄灭景观灯1小时。 不仅仅是西安,北京的鸟巢、国家大剧院,江苏扬州旅游景点文昌阁,广州标志性建筑广州塔等也将在3月29日晚熄灯。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东北项目办公室项目官员王静表示,现在“地球一小时”活动已经超越了关灯一小时的简单行动,比如很多人开始停止开车一小时,每天步行一小时,参与环保宣传和行动一小时等等,这些都是“地球一小时”活动衍生出的新变化,也说明公众的环保意识正在增强。 王静介绍,为了积极应对雾霾,倡导低碳、节能的生产生活方式,2014年“地球一小时”在中国发起蓝天自造计划,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行动,清洁空气。 在北京市,WWF将和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协会共同主办北京的主场活动,从健康防护、绿色出行和能源转型等角度展示蓝天自造的方案和装置。 此前,WWF联合能源基金会、中国清洁空气联盟,共同向公众征集雾霾治理、清洁空气的创意和行动案例。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主办方一共收到了120多份来自全国的大学生社团、个人、媒体和企业的方案。其中,年龄最小的申请者是来自成都泡桐树小学的“芽”学生环保社团。 “今年地球一小时蓝天自造的主题很吸引我。我孩子今年三岁,我同学的孩子都差不多年龄,但是市面上很难买到适合他们的口罩。我们希望能够更主动地针对北京的雾霾做一些事情。”一等奖的获得者、清华大学的博士后侯琰霖介绍说,他们组建了一个雾霾生存指南的团队,计划开发和设计适合四岁以下幼童佩戴的N95口罩,并推广雾霾防治的健康知识。 “这些方案体现了公众对解决雾霾问题的迫切期望和对蓝天的热切期待。方案的数量之多和方案内容的创新,让我们在雾霾之中看到了来自公众的智慧和积极乐观的态度。”WWF(中国)机构发展总监荆卉说,“我们希望地球一小时也因此成为公众参与环保的行动平台,取得更加实际的成效。” 在中国网络和社交媒体上,很多“地球一小时”标志随处可见,为人们知晓和参与活动搭建了网络平台,在新浪微博相关话题的帖子已经数以百万计。 此外,WWF官方微信将作为2014年地球一小时的内容与活动发布平台,引导网友参与在线有奖互动,通过人机对话展现雾霾防治小百科。3月29日,WWF微信设立微信现场直播版块,网友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移动设备观看北京现场的蓝天自造展览,以及当晚的熄灯活动。 |
关键词:地球一小时,雾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