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记者驾车看平壤:车牌使用大有讲究
朝鲜车牌很有特色 由于总体而言车流量不大,平壤街头较少出现堵车的情况。同样,不文明驾驶的情况也比较少,记者几乎没看到过“斗气”开车的情况。 近年来,平壤马路上的车流量逐步增多,交通设施也在完善中,并逐渐与国际接轨。2010年以前,平壤马路上几乎没有红绿灯,近年来大部分路口已陆续安装,而且不少路口的红绿灯安装了电子感应线,即排队等候的车辆进入感应区后,红绿灯开始变换相应信号。有了红绿灯后,交警的工作得到分担,由站在马路中央指挥逐渐转变为在路边维持秩序。但由于电力紧张情况尚未彻底得到解决,遇到停电等情况,交警直接指挥交通仍必不可少。此外,平壤大同江江岸道路等一些地方近年来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根据朝鲜交规规定,为了行车安全,白天也要开行车灯。这与欧洲的通行做法一致。因此,记者来到朝鲜后,就养成了上车就系安全带、开车灯的习惯。另外,由于地势的原因,平壤马路上下坡较多,冬天常下雪结冰,而《环球时报》记者开的是一辆后驱手动挡汽车,车技也因此得到锻炼。 开车行驶在平壤街头,会发现朝鲜车牌很有特色。白底黑字的是普通车,黑底白字的是军车,蓝牌的是驻朝外交机构,红牌的是驻朝外资机构,黄牌的是个人名义登记的车辆。普通车以“平壤”、“咸镜南道”等行政区域开头,其后两个数字表明车属单位,如47代表贸易机构,86代表新闻单位等,最后一串数字才是车辆的车牌号。白底黑字车牌里有两种很醒目:一种是以朝鲜的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日“7·27”开头的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的车辆,交警见到会敬礼;另一种是以五角星开头的礼宾车辆,有重要外宾来访时会见到。 蓝牌车有两种,一种是驻朝使馆车辆,以“外”字开头,表明是外国车辆,其后前几位数字是该国与朝鲜建交顺序的序列号,如与朝鲜建交最早的俄罗斯、蒙古国和波兰分别是“外01”、“外02”和“外03”。中国是第10个与朝鲜建交的,所以中国驻朝使馆的车辆以“外10”开头。驻朝国际组织则是直接在蓝牌上用朝文标注欧盟、国际红十字会、国际粮农组织等机构名称。红牌车也以“外”字开头,其后前几位数字代表机构性质,如本报驻朝鲜分社的车就是红牌车,因为是新闻单位,就与我们的朝鲜新闻同行一样划入86序列,以“外86”开头。有时在路上还能看到一些还没来得及上牌的车辆,一般会先挂一个朝文标注的“新车”字样的车牌。 普通民众的朴实让人感动 朝鲜民众出行主要以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方式为主。公交车包括一般公交车、双层巴士、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等。为了方便民众,这些公共交通工具运营时间持续到晚上10时、11时左右,而且票价非常低,只需50元朝币(约合人民币不到5分钱),属于福利性质。朝鲜民众候车非常有秩序,车站无需设专人疏导,都是在车站自觉排队,有时队伍排得很长。 也有不少朝鲜民众骑自行车上下班,但骑车的一般都是男性,在平壤市区几乎看不到女性骑自行车,更没有骑车带人的现象。最近两年来,平壤的出租车业务发展迅速。多年前记者留学朝鲜时,平壤的出租车很少,打车需要提前打电话到出租车管理机构预订,而如今,平壤街头的出租车可以招手即停。 开车自然少不了车险、验车等事宜。朝鲜的民族保险总会社负责我们的车险业务,每年1月会定期派人上门办理业务。第三者责任险属于必须投保的险种,保费230欧元,有效期1年,保险合同的条文用朝、英两种文字标注,还会发放一个黄色的保险卡。 人有驾照,车也需要行车证。这个行车证叫“乘用车登录证”,证件是正反两面的,正面贴着车的全身彩色照片,注明车牌号,盖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人民保安部”字样的大红章;反面标注该车所属单位、车型、序号、颜色、燃料、载重、用途等信息。除了行车证,车辆需定期到交管所验车,进行技术检查。验车时先由检验员对车辆外观检测,然后把车开进一个技术车间,用设备对车胎、车体、制动、车灯、喇叭等进行技术检测。全部项目合格后,可获得交管部门颁发的有效期半年的圆形合格标志,贴在车前方玻璃上。 记者现在驾驶的这辆车,前后经历了本报三名记者,车龄已经超过10年。由于年头比较久,连汽车修理厂的朝鲜同志们都很熟悉它。每次记者去修理厂,那里的同志总是老远就热情地打招呼:“我们的记者先生来了!”修理厂的同志常在关键时刻出来救急。一次,车在分社车库里无论如何也打不着火,修理厂就派了三名工人抬着设备上门修理。还有一次,车在路上抛锚,修理厂派车用拖车绳给牵了回来,由于怕记者不会驾驶被拖车辆,他们还专门派了司机来帮忙。 朝鲜社会提倡助人为乐,行车在路上遇到困难时,路人一般都会非常热心地出手相助。记者身边的中国朋友,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有一次一个朋友开车返回平壤途中,不小心车掉进路边的沟里,正好朝鲜人民军的一辆车经过,帮忙把车给推了上来。朋友想要酬谢但被婉拒,士兵们只留下一句:“我们是将军同志的战士!” 类似事情记者也曾亲身经历过。当时记者搭乘一个中国朋友的车,结果在路上突然因蓄电池故障抛锚了。附近经过的车辆都停下来帮忙,一名朝鲜人民军战士甚至当场想把自己吉普车上的蓄电池卸下来帮助我们的车发动起来,后来因电池型号不同而作罢。围拢过来的朝鲜群众还打算一起上来帮忙推车,后来终于在一辆车上找到电瓶连接线,朝鲜司机把线接到我们车上,用他的车帮我们把车发动了起来。当时那么多素不相识的朝鲜群众前来帮忙,那场面着实令人感动。 |
关键词:平壤,女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