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 催热廊坊燕郊楼市
推荐阅读: 34个园区承接京津功能疏解 这个春天,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保定再次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把思想和精力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上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定高端发展、绿色崛起,打通发展动脉,牢牢把握保定崛起的新引擎,实现环京津地区增长极的新突破。”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如是说。 跳出“一亩三分地” “六大比较优势”精准发力 3月13日,省有关部门来涿州调研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接下来的几天里,省委、省政府还将有三批人前来调研。“目标就一个,京津冀协同发展。”涿州发改局规划科长李晓红说。 作为首都的“南大门”,保定与北京、天津三角相倚,经济区位优势明显。 保定深厚的历史渊源、日益完善的同城化交通体系、“大学城”名副其实的人才支撑能力、良好的产业基础、总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的广阔承载空间,加上近年来京保间广泛的合作基础,成为其乘势崛起的“六大比较优势”。 目前,京广高铁和保津城际铁路使保定通达京津仅需半小时左右,与规划建设的北京新机场最近距离只有15公里,市域内京港澳、大广、京昆和荣乌等高速公路已构成京南地区“三纵两横”城际大通道。同时,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等16所高等院校,全市140多所各类科研机构,13家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实力在全省位居前列,让保定具有了高端对接的基础和条件。 作为新中国首批老工业基地、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保定拥有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多年来培育形成了汽车、新能源、纺织服装、建材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涌现出长城、英利、奥润顺达、巨力等一批成长性强、影响力大的领军企业。 与此同时,保定市与北京中关村、清华大学、中科院北京分院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仅去年该市央企合作项目就达33项,项目涉及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航天航空等多个行业和领域,总投资达710.96亿元。 2013年以来,保定多方了解京津疏解需求,主动提供发展诉求,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空间、生态、能源、基础设施等能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论证。去年8月,保定市委审时度势,敏锐把握大势,制定了“改革创新、高端发展、真抓实干,全力打造环京津地区新的发展增长极”的战略决策。 科学定位 34个园区承接京津功能疏解 3月12日下午,新发地高碑店市场招商中心人头攒动。这个北京新发地对外投资的最大分市场,占地2084亩,总投资达54亿元,首轮招商一周内签约商户就达1100户,从侧面印证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势所趋。 “首都功能疏解的支撑点、京津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外资进入京津乃至北方市场的桥头堡”,这就是保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保定在空间布局上,确定了以主城区、涿州、白洋淀为顶点的三角形“一核两组团”发展格局。 该市超前谋划,组织编制《保定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功能疏解的战略布局与设想》、《保定环首都区域空间规划》等,对全市承接能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形成《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报告》;同时,专门成立对接京津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市级领导常驻北京,及时做好对接京津联络工作,各相关部门也结合工作职能组建机构,完善机制,谋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服务京津、发展保定。 在对原有产业园区进行整合提升的基础上,该市新谋划产业园区17个,使全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园区达到34个,面积达1190平方公里,将这些园区作为承接的主要平台和载体,分别明确功能和产业定位。目前,这些园区基础设施基本建好。 目前,涿州市规划的16.59平方公里的码头健康产业园,对接北京优质的医疗服务资源;规划5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城,预计人口将达到11.5万人,或有7万多北京人落户此城。 |
关键词:楼市,京津冀,协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