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里的“幸福”:“幸福日”里网友晒温情
图片来自人民网微博 昨天是“国际幸福日”,说到幸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验,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对于幸福的研究数据昨天在网络热传,大数据测量了社交网络上关乎幸福的7个维度,得出主要观点“周六最高兴,有钱不等于幸福”等观点,引来诸多网友关注,而借助这一天,网友纷纷在网上“晒幸福的瞬间”,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无论欢乐还是泪水,在这些“幸福的时光”都有着别样的滋味。 大数据里的“幸福”,让你对幸福的了解更直观 说到幸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2012年联合国联大会议确定,每年的3月20日为国际幸福日,选择这天作为幸福日的理由是,这天多为春分,从理论上讲,太阳直射轨道,全球昼夜等长,而“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在我国,这天也预示着春天的丰收季节开始。 在国际幸福日,当然大家最关心的话题,自然难逃“幸福”二字。那么,什么样的情况最幸福呢?近日,清华大学行为与大数据实验室彭凯平研究团队与新浪微博合作,使用大数据研究方法,测量了包括情绪、投入、关系、意义、成就、行动以及表情等社交网络上关乎幸福的7个维度,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作出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网络热传,引起很多人关注。 调查结果显示幸福与经济发展没必然联系,最幸福的城市既有发达城市,也有欠发达城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影响广泛的负能量时间,会对幸福指数造成冲击,然而,积极实践则会引发幸福的积极波动。 幸福感还具有节日效应,节日带来的幸福感是由放假和社会心理价值共同带来的,比如,具有历史沉淀和心理传统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幸福感会比现代节日元旦、国庆节更快乐,具有心理意义的非官方节日,比如情人节、感恩节所带来的大众幸福感,比心理意味较淡薄的五一要强。另外,星期三情绪最负面,星期六最快乐;国人幸福体验远高于负面,只是负面印象更加强烈。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彭凯平昨天应联合国新闻部邀请,赴美国纽约参加第二个国际幸福日纪念活动,就做了网络上热传的这个大数据报告。“在比较贫穷的地区,幸福感的确会随着经济发展迅速上升,但在达到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时,存在一个‘幸福拐点’,跨过拐点后,幸福感不会随经济发展显著提升。”彭凯平说,人并不是越有钱越有幸福感,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幸福取决于其他很多因素。 彭凯平介绍道,2013年,清华大学成立行为与大数据实验室,虽然美国等个别国家已经开始用大数据这一最新方法研究幸福感,但用大数据的方法得出整个国家的幸福指数,“清华大学幸福中国指数”在全球尚属首次。“团队根据中国人的文化和心理特点,结合幸福科学的经典理论,构建了可以测量幸福程度的中文心理词库,中国人表达幸福的方式‘行胜于言’,会选择用行动来表达。同时,中国人的幸福表达也经常通过新近在社交媒体上流行的表情符来体现,因此以此来绘制了中国幸福地图。” |
关键词:幸福,温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