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现象催促珠三角转型 需重振世界工厂名声
“东莞来一场堵车,全世界都会断货。”这句东莞人引以为傲的名言,也许现在还不算过时。在旋风式扫黄的风暴中,人们并没有忘记东莞的“另一面”:这里仍然制造着世界五分之一的数码产品;制造的玩具占到圣诞期间全球玩具总出货量的30%;全球的运动衫和跑鞋,分别有20%和10%是在东莞生产…… 但是,难以否认的是,东莞“世界工厂”的名声正变得面目模糊,而选择怎样的未来,是摆在整个珠三角面前的难题。 深圳、广州、东莞、佛山以及其他区域城市构成了珠三角的核心。人口总数达到5600万人。一组数字显示了这一地区经济增长的成就:2013年广东省经济同比增长了8.5%,GDP达到6.33万亿元人民币。 不过,珠江三角洲长期赖以繁荣的廉价制造体系早已压力重重。 在东莞,制造工人并不缺少工作机会。马年春节前夕,为Abercrombie & Fitch和Mothercare生产服装的晶苑集团为在东莞的外来务工人员购买了9000张往返火车票。东莞电子制造商Eagle的Melissa Tsui承诺给春节后返厂的工人100元至1000元的奖金。媒体都在报道工厂如何设法留住工人。 是否还要驻守微利的制造业,却也让企业很纠结。广东的薪资水平近年以两位数的幅度逐年上涨,原材料和土地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内陆就业机会的不断增加,企业必须付出更高的成本。这是整个珠三角的困境。 东莞色情行业的兴起有地缘和时代的特殊成因。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到东莞投资的香港商人、随台湾电子产业转移奔赴东莞的台商,为这一灰色“服务配套”行业提供了不小的市场。1997年金融危机,大量工厂破产,一些失业女工进入了东莞色情业。其间也许还有地方的纵容。 但是,东莞现象也折射出珠三角地区对制造业吸引力优势不断缩小的现实,放弃或者转型,企业抑或城市迟早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事实上,包括电子行业在内,以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集中度较高,多年形成的配套和产业格局已经非常成熟。据媒体报道,东莞等地方政府正努力通过提供补贴,来加快企业的自动化进程。希望在风波过后,这些努力能真正为这个制造重镇正名。 |
关键词:东莞,世界工厂,制造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