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文娱看点

国锦赛丁俊晖险胜傅家俊夺冠 实现积分赛三连冠

来源: 杭州日报  
2013-11-05 08:39:01
分享:

  丁俊晖职业生涯迈上了一个新高峰。在成都进行的斯诺克国际锦标赛决赛中,他以10∶9险胜中国香港名将傅家俊,继上海大师赛和印度公开赛后,实现积分赛三连冠。

  这场决赛一直鏖战到昨日凌晨才分出胜负,丁俊晖一度8∶9落后,让傅家俊率先拿到赛点。不过近来气势如虹的丁俊晖连扳两局,拿下决赛。这次夺魁对于小丁具有历史意义,他创造了一系列属于80后球员的纪录,排名赛九次冠军的成绩超越了罗伯逊的8次,成为80后球员第一人。更了不起的是自上海大师赛以来,丁俊晖在积分赛正赛取得17连胜,夺取三连冠,这是斯诺克运动进入21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就是奥沙利文、希金斯等顶尖斯诺克球员都未有如此骄人的战绩。

  一战刷新多项纪录

  国锦赛首轮险些遭曹宇鹏逆转后,丁俊晖再无闪失、朝着冠军奖杯一路飞奔。

  此役对手傅家俊虽然在半决赛中状态平平,但经过一天休息,手感已经恢复。第一阶段的9局球中,丁俊晖总共打出4个百分杆。休息过后,丁俊晖在第10局又一杆108分,至此职业生涯的过百次数上,丁俊晖已完成了331次,距离历史第四位的戴维斯(337次)已近在咫尺。而整个2013年丁俊晖65个单杆过百的纪录,即便近期疯狂破百的罗伯逊也追赶不及。

  国锦赛夺冠后,丁俊晖的个人排名赛冠军数增加到9个,也超越罗伯逊的8冠成为“80后”球员的第一位,更追平两位老前辈帕洛特和艾伯顿、列历史第7位。此外,排名赛冠军“帽子戏法”更是江湖20年未见的盛况,连奥沙利文、希金斯和威廉姆斯在个人巅峰时期都未能做到。排名赛三连冠、正赛17连胜的战绩,让丁俊晖紧跟戴维斯、亨德利两代球王的脚步,成为历史第三人。

  国锦赛第二轮对前亚洲球王瓦塔纳的胜利,以及第三轮胜出后追平前者“世界第三”的亚洲最高排名,被看作是丁俊晖对前辈的全面超越。活跃于上世纪90年代的瓦塔纳,职业生涯奖金超过170万英镑。如今丁俊晖在奖金步步提升的年代,职业生涯总奖金已累至约190万镑,又一次超越前辈。

  而在这一夜之前,在“斯诺克最难破17大纪录”中,丁俊晖早已独占三项:2007年温布利大师赛,他以19岁9个月的年纪成为完成单杆147分最年轻的选手;同年斯诺克超级联赛小组赛,丁俊晖对亨德利连下495分,1分的优势刷新了希金斯的连续得分纪录;2005年,当时18岁261天的他击败了48岁118天的史蒂夫·戴维斯,两人年龄相差29岁222天,创决赛年龄差距最大纪录。

  未来希望更好

  丁俊晖赛后主动拥抱傅家俊,也谦称自己只是“在决胜局做得更好一些、抓住了机会而已”。傅家俊却已恭维说,“看小丁的围球能力,让我想起之前亨德利和达赫迪在英锦赛决赛打出的7杆破百,今天他基本上也打出了那样的状态。”

  如今三连冠,外媒更激动地打出“统治地位”的高评价,并用“上一个实现此成就的是亨德利,他随后创造了自己的时代”来预示丁俊晖的辉煌前景。丁俊晖自己则依然低调,虽然承认“这个状态应该是最好的时候”,但他仍说,“我还是希望有提高的空间,让自己做得更好,像奥沙利文、亨德利那样。”

  丁俊晖打开了尘封20年的纪录,与眼下斯诺克的全球化扩张是分不开的。20年前,排名赛最多不过10站,如今算上世锦赛已多达13站,赛季夺冠的机会多了,不过连续夺冠的难度并未降低。但另一方面,13站排名赛5站放在中国、还有一站在印度,丁俊晖在上海大师赛决赛战胜肖国栋、印度公开赛决赛战胜本土选手梅塔、成都国锦赛决赛战胜傅家俊,三次决赛都对阵亚洲选手、赛事的本国选手,从这个角度说斯诺克王国的世界性扩张对亚洲球员的表现果然有促动,丁俊晖未来也更有机会与英国本土选手抗衡、真正坐上世界球王的宝座。

  目前在斯诺克单赛季奖金排名上,丁俊晖以28.01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72万)高居榜首。

  本赛季斯诺克奖金榜

  NO.1丁俊晖28.01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72万)

  印度赛5.2万英镑

  上海赛8万英镑

  成都国际锦标赛12.5万英镑

  世界排名

  世界第三

  丁俊晖跻身世界第三,创生涯新高,追平亚洲球手排名纪录。

  NO.1罗伯逊积分:87680分

  NO.2马克·塞尔比积分:82220分

  NO.3丁俊晖积分:79500分

  职业生涯奖金

  184万英镑

  丁俊晖过去十年职业生涯奖金约为184万英镑(折合人民币1790万)

  丁俊晖夺冠奖金

  李娜

  400万美元

  (折合人民币2439万)

  丁俊晖

  (折合人民币1790万)

  184万英镑

  斯诺克运动的影响力不及网球,因此小丁十年的奖金收入(184万英镑)还不及李娜今年一个赛季的奖金收入(400万美元)。

 

关键词:丁俊晖,三连冠,斯诺克责任编辑: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