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速读中国

新媒体正悄然“改变”中国城市儿童的母语能力

来源: 新华网  
2013-09-09 21:09:31
分享:

  我的孩子每天最安静的时候就是玩平板电脑的时候。学唐诗、看动画片……她都可以自己在屏幕上摸索着完成。”36岁的上海白领杨皓这样描述自己4岁大的女儿杨逸琳对智能化新媒体的依赖。

  9月初,中国各地开启新学季。杨逸琳所在的某国际幼儿园的中班30多名孩子中居然有三分之二已经开始使用平板电脑或手机,个别小朋友还将这些“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小伙伴分享。

  与中国许多城市的孩子一样,杨逸琳从会走路的时候起,就喜欢模仿成年人拨打智能手机,两岁不到学会了在平板电脑上玩游戏。“起初我们只是为了哄孩子开心,而现在因为她每天接触这些新媒体的时间多了,看纸质儿童书的时间相对少了,我有些担心孩子今后的身心发展,比如是否会变得‘不爱说话’。”杨皓说。

  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总数已达5.91亿人,其中手机网民已达4.64亿,占网民总数的78.5%。种种迹象表明,依托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平板电脑、手机、阅读器等便于移动的屏幕成为新媒体平台,且这些平台的受众年龄层正逐步下移。

  专家分析,新媒体正悄然“改变”中国都市儿童的母语能力。甚至一些专家担忧,过度迷恋那些可随身携带的、“闪闪发亮”的载体,不利于年轻一代的思维训练和逻辑养成。

  7月在北京发布的《城市儿童生活形态(2012-2013)》研究报告显示,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成都等10座城市的2700余个有效样本中,4-6岁儿童上网比例达到52.6%,10-12岁儿童上网比例达77%。手机、学习机、平板电脑成为儿童数字生活的最主要载体。

  语言文字专家、《咬文嚼字》杂志社社长郝铭鉴认为,随着新媒体娱乐产品覆盖越来越多的低龄儿童,最近10年出生的中国孩子的母语听说读写训练正在弱化。

  “汉字的传承本身与纸质阅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浅阅读’的流行再加上急功近利的心态,使今天的家长们已经不会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去鼓励孩子逐字逐句地吃透汉字的音、形、义,更别谈理解汉语背后的文化了。”郝铭鉴警告说,年轻一代的母语文化功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还有一些专家直陈担忧:长此以往,中国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容易形成“喜看、喜听”“不问为什么、不独立思考”的习惯。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秘书长王化敏是中国国内明确反对在学龄前儿童中大量普及平板电脑和手机使用的专家之一。

  今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世界学前教育组织第65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王化敏告诉记者,尽管目前新媒体对低龄儿童身心影响的海量样本取证研究尚未得出明确结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纸质阅读量的递减本身就会对儿童的思维能力养成产生负面影响。

  王化敏主张,对于中国学龄前儿童而言,母语的语言文字训练仍应以纸质阅读为主。以往的研究数据发现,纸质阅读每日宜占中国儿童全部活动时间的60%-70%。

  不过,另一些专家认为,新媒体对儿童的影响还有待观察。同样是在7月的学前教育会议上,来自中国台湾和韩国的学者提出,起码新媒体正在改变传统的儿童游戏方式,使“游戏”产生了“质”的飞跃,这对儿童早期智力的开发未必全是坏事。

  今年8月,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布,已将全民阅读立法列入到了本年度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中。不过,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立法仍解决不了“浅阅读”“碎片阅读”等实际问题,也缓解不了幼儿对移动互联网终端的迷恋。

  “立法也只是一种表态,我的女儿还是会被平板电脑上各种闪闪发亮的小软件吸引过去,必要的时候我想帮她强制‘戒掉’这种瘾。”杨皓说,他渴望得到更多的专业辅导,尽量帮助孩子在上小学前爱上纸质阅读。(记者 许晓青 王若遥 赵琬微)

关键词:中国,儿童,媒体责任编辑:赵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