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仍可期
阿根廷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豪尔赫·卡斯特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结果。从变动曲线看,变动幅度在可控的调控范围内。长期看,这一减缓增速、提高质量的政策利于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他说,中国经济之所以取得稳定快速增长,关键因素是中国稳定的政治体制。过去三十多年中国领导层坚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取得成功,现在可以看出,新的领导层正在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中国经济目前面临增速放缓问题,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可能与当初的日本一样在长期快速增长后会陷入持续低迷,但中国与日本情况不同,中国具备更坚实的增长动力,例如庞大的内部市场、更为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更为有效的宏观调控等。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国际市场部高级经济师彼得·布坎南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没有严重的“硬着陆”风险,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有望见底反弹,今年中国经济预计将增长7.5%,明年增长8%。他说,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回暖,中国新一届政府采取以“量”换“质”的方针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的长期目标。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张康清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一是因为中国经济总量大,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强;二是消费、外贸、政府和民间投资等此消彼长,拉动经济增长。
美国知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研究员陆瑞安表示,近期部分人士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有过度之虞,中国经济在中长期仍有较强增长动力,而中国政策制定者需要推动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调整需加快
卡斯特罗认为,随着外部贸易环境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动力应当来自国内市场。这一转变将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如何推行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使之适应这一调整过程,是对中国决策层的一大挑战。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与世界经济总体形势有关,也与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下降、对能源原材料需求增加等因素有关。目前,中国经济增长追求质量而非数量,这意味着中国正在进行战略调整。坚定的政治决心、明智的举措加上增长潜力仍很充足,这使得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平稳增长,并在这一过程中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张康清说,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和转型对世界经济具有举足轻重影响。从世界工厂到巨大市场、从出口大国到进口大国、从重要的外资目的地到对外投资国,中国因素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的积极参与者,更要做国际经济规则的重要制定者。
陆瑞安说,中国政策制定者当前并未推出大规模刺激计划,而是采取多项改革措施,这表明政策制定者致力于寻找推动转型的平衡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明显的溢出影响。在未来数年间,中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球经济总量将增长1.5%。
卡斯特罗认为,中国经济调整具有世界性影响,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可能会影响部分原材料出口国,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经济转型和内需增加将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由此带动资本和消费增长,特别是有利于中国工业技术创新的高科技产品和设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