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幅名为《幸福,就是回家吃饭》的漫画走红网络,画中描绘了由于种种理由和原因不能回家吃饭的儿子,以及在家中等待儿子和丈夫回家吃饭的母亲和妻子。漫画结尾,作者倡议大家在7月17日这天“不应酬、不加班,回家吃饭”,过一个“回家吃饭日”。对于这项倡议,很多市民表示“愿意回家吃饭”,“但迫于工作压力,回家吃饭实在是有心无力。”
7月17日谐音“吃一吃”,因而被网友命名为“回家吃饭日”。这个节日最早由微博网友@本来生活在今年7月初发起,目的在于让大家“享受烹饪的乐趣,保障家人的健康,增进情感,减少过度消费,建立简单真切的人际关系”。活动发起后,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响应和支持。
很多网友在支持这项活动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不能回家吃饭的遗憾。网友@psy海饼干写道“怀念爸爸烧的小龙虾,舅舅卤的小猪蹄,妈妈蒸的长豆角,爷爷熬的赌片汤,回家吃的不只是饭菜,还掺拌着那份浓浓的思念。”
7月17日,记者在郑州街头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大部分市民表示并不清楚这个节日,但对其所倡导的内容表示支持,“中国人的很多感情都是在餐桌上建立的,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可以促进家人间的感情,”市民王女士说。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有一项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居民每日在外就餐比例为26%。记者在街头采访时发现,接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只有周末才会在家吃饭,“工作忙”、“应酬多”、“离家远”、“家在外地”是阻碍市民回家吃饭的重要原因。
在郑州从事旅游产品销售的张军晨是一位微博控,他告诉记者几天前他就从微博上看到了7·17“回家吃饭日”的倡议,对此他也表示支持。“但平时自己工作真的很忙,很多时候都是和客户一起吃饭,虽然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但实际上一起吃饭的机会很少。”
“我太想念我妈做的手擀面了,每次在这边吃饭的时候都能想起家里的饭菜,”超市促销员周红玲说,由于家在南阳农村,为了更好的工作机会,赚更多的钱,她只能选择外出打工。“我也想天天回家吃饭,但为了养家糊口,回家吃饭是一个奢侈的愿望。”她表示,现在只有每年过年的时候才有机会和父母一起吃饭。
与此同时,一些人也对“回家吃饭日”表示了不同的看法,网友@外焦里嫩肥而不腻说,“千奇百怪的奇葩节日是谁发明出来的?纯粹是闲的。”而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张瑞则表示,“现在这种乱七八糟的节日太多了,回家吃饭、与家人多交流应该是需要经常去做的事,而不是只在特定某一天才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