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速读中国

社科院蓝皮书:网络反腐难辨真假 三成为谣言

来源: 京华时报  
2013-06-26 08:07:34
分享:

 

  问题

  微博热点谣言超过1/3

  蓝皮书披露,2012年的中国,网络谣言的传播是特别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去年1月至今年1月的100件微博热点舆情案例中,事件中出现谣言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3月,因“薄王”事件引发的谣言使得注册用户数均超过5亿的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关闭评论功能3天,另有16家网站被查处。去年12月,邪教组织“全能神”借助“末日谣言”蛊惑人心、牟取私利,共计有分布在16省份的1300余人被公安机关查处。

  网络反腐信息难辨真假

  蓝皮书指出,虽然网络反腐具有传统舆论监督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其自发性、匿名性、虚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网络举报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部分网民滥用言论自由权,或为赚取眼球,或为窥探隐私,或发泄私愤,发布虚假信息,进行不实举报。不明真相的“围观”网民以讹传讹,虚假举报也获得很高的点击率和数量可观的跟帖和转发,使网络反腐陷入真假难辨的无序状态。相关部门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对信息进行甄别查证,造成原本就很有限的反腐资源的浪费。

  网络反腐低俗倾向严重

  网络反腐低俗化、娱乐化倾向严重,给网络舆论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当前,在部分党员干部中的确存在奢靡浪费、生活腐化堕落等腐败现象,但这仅是腐败主要表现之一。实际上,还有徇私枉法、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买官卖官等。但从近几年的网络反腐案例看,大多与“情妇”“二奶”“包养”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究其原因,这样的“桃色新闻”更具眼球效应,更易引发关注,更易形成社会倒逼,而受到网民的热捧。

  网络暴力侵犯个人隐私

  未经查证的“网络曝光”和“人肉搜索”,容易侵犯公民隐私,对被曝光主体构成网络暴力。一些举报人为使自己的举报“言之凿凿”,详细罗列与贪腐无关的所有个人信息,将被举报人的身份信息暴露在亿万网民面前,甚至盗用他人照片佐证观点或主张。例如,网帖曝“拥有24套房产”的“房婶”,经查实,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工程师,其6套房产都是合法所得。虽然当事人是清白的,但其“家庭情况一览”等隐私已被曝光。

首页  上一页  [1]  [2] 

关键词:网络反腐责任编辑:尹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