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推行七公开 两万公里农村公路建设不带病
在巨鹿县南花窝村一条道路的养护公示牌前,巨鹿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路养护情况。“七公开”制度已经向道路养护方面推广。 如何遏制交通建设中的腐败现象,不再出现“前腐后继”,既是社会关注热点,同时也是一道各方求解的难题。 2008年省交通运输厅首创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开始探索用制度性安排遏制交通建设中的腐败现象。2011年,这一制度在全省农村公路建设中全面推广。 把农村公路建设年度建设计划、资金补助政策、招标管理、施工管理、质量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和竣工验收七个关键环节向全社会公开,接受万千农村群众的监督,使得两年来我省2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未发生一起质量责任事故,近150亿元投资没发现一起腐败案件。在2012年我省5010个帮扶村主街道硬化建设中全面推行这一制度,使得这一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实现了“三个零”,即干部零违纪、群众零上访、企业零投诉。 河北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的探索引起交通运输部的关注与肯定。 “七公开”怎么冲破人情网,杜绝豆腐渣工程和暗箱操作? 今年,省级以上交通部门下拨用于我省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达20亿元左右,这些钱又将如何投放? 近日,笔者进行了调查走访。 1 杜绝“人情工程”、“条子工程”,每位群众都是监督员 5月22日,沙河市下郑村村委会的大门口,去年刚修好的一条村路宽阔而又笔直,在这条路的东头挂着一块印有道路建设信息的牌子:“招投标方式:公开招投标;中标单位:沙河市第一建筑公司。” “这是我们村第一次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村路的修建单位。”村委会主任史刚峰告诉笔者,当时,有六家施工队参与竞标,其中有两家沙河市的大公司,两家邻村的施工队,还有两个村里人自己承包的临时施工队。 史刚峰坦言,竞标前,村里不少人都抱有“自己村里的路应该让自己人挣钱干”的想法,也有人找到村干部想走走关系。 “以前乡里乡亲的,找找关系可能行,可现在不行了。按照‘七公开’的相关规定,只有具备一定规模和资质的企业才具备竞标资格,那些小规模的施工队在第一轮竞标时就被淘汰了。”史刚峰说。 史刚峰所说的“七公开”是河北省从2011年起在全省推行的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囊括了涉及工程建设七个方面的内容,即:公开年度建设计划;公开资金补助政策;公开招标管理;公开施工管理;公开质量监督;公开资金使用情况;公开竣工验收。 “‘七公开’是被逼出来的。”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从飞山全程参与了“七公开”的起草和制定工作,“省及以上下拨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逐年增长,如果缺少有效的监控,肯定会出漏洞。” “作为主管廉政工作的领导,当时确实面临很大压力,而年度工作目标完不成就是压力之一。”从飞山解释说,由于近两年省内各个厅局都有帮扶点,人为推荐的工程量占总建设项目的比例不小,但列入年度工程计划以后,基层的配套资金却迟迟不能跟上,造成项目建设无法完成,这不仅使年度工程完工量逐年“欠账”,更严重的是,下拨资金也往往寻不到踪影。 虽然是领导推荐的“条子工程”,但出发点相同———都是为群众修路,方便群众生活,好事不应该办砸,怎么办? “‘七公开’将每一年的计划项目都向群众公开,让群众一起来监督,这就逼迫着基层干部尽快运作配套资金,保证列入计划的建设项目如期完工。”从飞山说,“这样一来,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条子工程’,推荐人就要将能否具备完工条件作为考虑因素了。” “以往,修村路很少举行招投标仪式,就算招投标也是领导干部说了算。中标的施工队伍资质健全不健全,诚信度高不高都是领导干部一句话。有的干部为了谋私利,以权谋私,自己或找亲戚承包工程,工程质量根本得不到保障。”沙河市一位基层干部说。 5月22日上午,邢台市巨鹿县南花窝村。村小学的大门口旁挂着一个牌子,名为“南花窝至板台集村级公路建设项目公示牌”,哪年列入建设计划,投资多少钱,资金来源有哪几个,哪个施工队中标,一系列建设信息在这个牌子上一目了然。 “以前,由于信息不公开,村民们总认为,修路免不了掺杂人情关系,现在好了,公开了大家好监督。”南花窝村村委会主任景仁明说。 据了解,我省农村公路建设招投标有了刚性要求,并事先公布。一般的村道建设由乡政府作为业主,对工程进行公开招标,让乡、村都参与进来,同时还邀请审计、财政、纪检等部门参加,使整个招投标过程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 “是不是谁家的亲戚,跟谁有关系,村民们都瞅着呢,在村子里,大家都互相认识,人人盯着,谁也不敢乱来了!”史刚峰说。 |
关键词:农村公路,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