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一名22岁的年轻人徒手击碎故宫翊坤宫玻璃致使文物受损,这一突发事件让故宫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昨天(5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向媒体通报事发经过。监控录像显示,肇事男子毫无征兆地冲向翊坤宫砸碎玻璃,整个过程仅15秒钟。单霁翔表示,故宫面临的安保问题千奇百怪,将逐步升级安防系统,其中给重要展室安装防砸玻璃已进入日程。
事件回放
事发过程仅15秒钟
昨天,单霁翔向媒体公开两段翊坤宫事发时的监控录像。第一段录像显示,5月4日11时08分46秒,身着红色条纹T恤衫、手挽蓝色上衣的肇事男子出现在翊坤宫门外。他身边没有随行人员。
另一段录像显示,11时08分50秒,肇事男子进入翊坤宫院中。当时院内游客不多。该男子没有与任何人交流,快走几步来到大殿台阶下,然后突然加速冲了上去。由于翊坤宫大殿玻璃前没有监控录像,看不到男子砸碎玻璃的画面,但可以看到这名男子冲上台阶后,周围观众全部闪到一边,有的女性游客似乎还在掩面惊叫。很快肇事男子又出现在画面里,准备离开,被赶来的工作人员堵在台阶上。
根据监控录像记录,从男子进院到被控制,整个过程只有15秒钟。
当事人说
肇事男子言语古怪
据故宫开放管理处负责翊坤宫看护的工作人员赵楠描述,当时听到一声敲击玻璃的声音,他向观众大声提醒“不要敲玻璃”,并迅速接近发出声音的地点,与此同时听到玻璃碎裂的声音。他立刻冲上前,将把窗户玻璃打碎并转身准备离开的一名肇事者当场擒获。
赵楠回忆,在询问中该名男子语无伦次地说:“我不砸玻璃,玻璃就砸我”,“应该找个人少的地方”。他随后立即上报保卫部门,保卫人员赶到后及时保护现场,疏散了游客。
单霁翔表示,当时肇事男子一只手血流如注,本着先救人的原则,故宫两名驻院急救医生在两分钟内赶到,进行了止血和包扎处理,并拨打了120。该名男子在医生和公安民警的陪同下乘坐120急救车到达北京医院,后又转院至积水潭医院。诊断表明该男子“右手多处皮肤裂伤、右手中指伸指肌腱断裂”。经治疗后,公安机关将男子带走进一步调查。
安防升级
重点展室加防砸玻璃
昨天,翊坤宫的玻璃已经更换完毕,恢复对外开放。据介绍,被砸坏的玻璃为1949年之前安装的,属于翊坤宫原状陈列文物的一部分。
站在翊坤宫的大殿外,单霁翔表示,这起砸玻璃事件发生后,故宫的重点展室将逐步安装防砸玻璃。“这些玻璃可以耐受铁锤的击打,还能隔绝紫外线”。
单霁翔同时表示也有一些困惑,需要今后摸索解决。首先,故宫一些原状陈列展示的大殿,内部光线较暗,使得观众不得不趴在玻璃上看。可根据文物专家的意见,这些大殿内不能通电照明。“如果今后殿内可以照明,就可以在殿外安装1米防护线了”。
其次,有人在网上质疑,为何要把文物摆在窗前。单霁翔表示这也是很纠结的事情。根据历史情景复原,条案就是放在窗台边。为何一定要在条案上摆放真品呢?“这也是为了让观众看到更多故宫文物,我们也知道放在库房里安全,但和博物馆的服务宗旨相悖”。
还有一点纠结之处就是要给大殿加装防砸窗。单霁翔表示,这种做法实施后,会提升文物的安全,但会影响大殿内的观赏效果,希望观众能够理解。
受损鉴定
文物受轻伤可修复
据故宫博物院提供资料,此次受损的铜镀金转花水法人打钟为清宫旧藏,18世纪英国制造。其底部内置机芯,正面有三组料石转花。底部上方四角亦安设转花。文物中部为三株棕榈树及水法装置。棕榈树托起上方的圆形时钟,钟上立一敲钟人,与钟表机芯联动,可报时,为国家二级文物。
据故宫宫廷部研究馆员、钟表专家郭福祥表示,目前可见钟表的水法柱及原配玻璃罩破碎,钟锤与一朵转花脱落,金属部件变形,文物本体与其底座分离。但主体结构未受到大的破坏,主要是局部损伤。
郭福祥表示,所幸钟表中间部位比较娇贵的玻璃水法和上面的珐琅表盘没有摔坏,故宫内还有一些老配件,应该可以在几个月内将文物修复。
郭福祥介绍,故宫内藏有西洋钟表2000多件,堪称世界之最。而且故宫的西洋钟表与现在西方所藏钟表又有区别,大都是当时的英国商人按照中国的市场需求特制的中西合璧产品。
晨报记者王歧丰
马上就访
砸窗事件不影响故宫扩大开放
昨天,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向记者表示,虽然故宫面临着千奇百怪的安防问题,但砸窗事件发生后,故宫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步伐不会放慢。
单霁翔透露,故宫的青铜器馆、雕塑馆和古建馆将相继开放,会让观众欣赏到更多的宫廷建筑和文物。当然,安防系统也会全面升级。目前,故宫安防改造工程已完成合同总量的75%,大部分已投入使用,预计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鉴于此次翊坤宫院内摄像头没有直接拍摄到肇事者击碎玻璃的瞬间场景,未能对调查事实经过提供更加直观的依据,故宫将在整个紫禁城密集加装高清晰的摄像头。“监控将覆盖故宫的每一个角落”。
另外按原计划,故宫2014年将完成目前的应急安防工程,规划建设智能化程度高、功能设置完善、性能可靠、综合防范能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故宫安全防范新系统。到2015年,有效缓解目前存在的防火、防盗、防雷、防震、防踩踏等方面的重大安全隐患。
案件焦点
肇事者或被处以三年以下刑罚
昨天凌晨,北京警方对外发布,击碎翊坤宫窗玻璃的男子汪某因涉嫌故意损毁文物罪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由于男子损坏的座钟属于国家二级文物,律师表示,汪某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
5月4日11时10分,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分局故宫派出所接到故宫工作人员报警,一男子徒手击碎翊坤宫窗玻璃,致临窗陈设的一座钟表受损,该男子已被现场工作人员控制。接警后,民警迅速赶赴现场处置,将嫌疑人带回派出所审查。经审查,嫌疑人汪某,男,22岁,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人。目前,汪某因涉嫌故意损毁文物罪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对于汪某可能面临的刑罚,记者也询问了律师,律师表示,由于汪某击碎玻璃导致临窗放置的座钟掉在地上损坏,目前故宫博物院已确认该座钟属于国家二级文物,因此根据我国刑法,汪某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可能会被处以罚金。
北京市合川律师事务所刑事辩护律师于飞表示,我国刑法第324条对故意损毁文物罪做了如下规定,即“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于律师告诉记者,本条中的“珍贵文物”主要是指可移动文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文物藏品定级标准》的规定,凡属一、二级的文物均属珍贵文物。“根据目前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受损的那个座钟主体结构未受到大的破坏,主要是局部损伤,因此汪某的行为不构成刑法条中的‘情节严重’,因此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或拘役的刑罚,并会被处以一定罚金。”于飞说。
对于网络上关于汪某是否构成“故意”,于飞也进行了解释。于飞表示,我国《刑法》总则中对“故意”的定义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根据相关报道,汪某的行为应该属于刑法意义上的‘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