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自主品牌是否真的会走向衰弱,自主品牌的未来发展究竟会怎么样?我觉得,现阶段确实到了该冷静思考的时候了。
一、自主品牌生态版图
目前,中国汽车业出现了多种自主模式,可以大致划分为国企自主、民企自主、合资自主、国企民企混合自主四种类型,这种四类型的自主哪些最具活力和潜力,值得分析思考。
国企自主目前不管是从车型品类,还是从市场总量来看,目前都是占大头,总量中包括了广义的自主商用车在内。能够领先与他先天条件更好一些有关,以三大汽车集团为代表的国企自主,已经发展了60年了,而且在前几十年是具有垄断地位的,在资源占用、政策支持、规模效应方面占据了一些先天优势。如果从发展速度和企业活力来看,那就不一定了,民企自主的增速明显更快,如果以民企的速度乘以60的话,也就是民企也发展60年的话,谁会领先、谁会更大呢,显然不言而喻。
以长城和吉利为例, 2012年长城销量为62.5万辆,同比增长28%;吉利全年销量为49.15万辆,同比增长13.56%,他们的增速都远超行业平均增速,也超过了国企自主品牌的增速。出口就更不用说了, 2012出口企业前五名分别为奇瑞、吉利、长城、上汽和力帆,民企自主在其中占了三名,其中长城汽车出口增长超过了30%,吉利汽车出口增长更高达164%。这些数据说明,民企自主更具活力、增速更快。
至于合资自主情况呢,不仅没发展起来,而且有言论认为合资自主是一种伪自主,甚至会对真正的自主品牌造成伤害,这也值得我们思考。
目前,自主品牌阵营本身出现了两极分化,以长城、吉利、比亚迪为代表的民企自主,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产生了一定的“顶层效应”,其他的民营自主品牌很难突破这个顶层,而国企民企合资的混合自主,则可能通过制度创新与模式创新,趟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来,广汽吉奥就这种混合自主的代表。随着行业兼并重组力度的加大和市场的发展,混合自主的企业可能会不断增加。
综上所述,合资自主不足为凭,国企自主在活力与机制方面,又存在一些局限性,最有可能发展壮大起来的自主品牌,是民企自主中长城、吉利这样的引领者和混合自主中的创新者,当然,也不排除国企自主中的优势者,这三者发展壮大起来,最终在世界汽车之林,创立有影响力的中国自主品牌。
二、自主品牌的共生关系
目前,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很少是有国有企业的,更多的是混合制的股份公司,中国之所以国企主导市场,与其发展历史有关,这是制度上的考量问题。但国企主导能否创立世界性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则有待观望——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了这么多年,仍然有很多国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很多中国石油、电信行业的国有企业,哪怕是有国有背景的企业,在海外并购甚至只是去开拓市场,都屡屡受阻,这种现象也值得我们思考。
过去多少电视、空调、摩托国企品牌,现在不也销声匿迹了,逐步被海尔、美的、力帆等民营品牌所取代,从其他行业领域看也是如此。从多与少的关系看,对国企和民企国家支持哪个多呢?从快与慢的速度看,国企和民企哪个发展速度快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从强与弱的关系看,有些国企貌似强大,但却是建立在垄断基地上的,且强与弱是可以相互转化辩证关系。
最近有一些国企产销增长、特别是利润增长很快,于是出现了一种论调,中国经济的未来还在于国企,这是建立在垄断假象下的谬论,中国经济的未来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主体,市场导向型企业最终将主导市场,在创建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自主品牌方面更是如此。
上述论断绝不是排斥国企,也不是将民企和国企对立起来看问题。对中国汽车业而言也是一样,一方面不能因为目前自主品牌遭受了更大的压力,就否认当年汽车业的开放与合资政策;另一方面,不能因为民企自主的增速与活力就完全否认国企自主的努力。我所想表达的是,在推动自主品牌发展、创立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方面,不能过于倚重、依靠国企自主,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蓝子里,政策支持、资源调配、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等不能偏向国企自主,更要看到民企自主的成长性。
汽车业自主品牌的发展,民企自主与国企自主不是对立的,是一种共生的生态关系,甚至是可能融为一体的,广汽吉奥的混合自主,就是国企与民企融合的典范,既可以发挥国企的规模优势,又可以发挥民企的灵活机制。广汽吉奥可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是因为他站在广汽集团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可以依托广汽在技术、资源、人才方面的优势,借势发展、借风行船。当然,不是说一融合就万事大吉就一定能发展好,只有广汽吉奥自身打牢基础、不断创新并且真正做到1+ 1> 2,才可能发展起来,否则,哪怕是混合自主这样一种新模式,也不一定就能发挥合资优势并发展起来。
国企自主不懈怠、民企自主不减速、混合自主要创新,这样才能成就中国真正的自主品牌,否则,中国哪怕是一个产销大国,也只能是一个品牌弱国。
三、自主品牌更要正视挑战
在全球最大的市场,随着中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仍有很好的发展机遇,但要看到更多的是挑战。
相对于合资品牌,自主品牌面临的挑战与压力更大,合资品牌往往有跨国公司背景,产品储备丰富,新品投放或改款速度更快,再加上在中国市场车型下探、市场下行、价格下压,对自主品牌形成强大的压力和巨大挑战。相对其他企业,自主企业更要正视挑战,付出更大的努力。
在中国市场,始终存在跨国品牌溢价问题,质量、配置、品质相差无几的汽车,只要贴上外资品牌标识,价格能相差一倍甚至几倍。由于强势品牌及消费心理因素作用,中国市场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迷信外资品牌心态,而自主品牌要改变低质、低价消费心理惯性,提升消费者心中的认可度与美誉度,决非一蹴而就可以达成。
在环境恶化背景下,国家相关汽车法规政策日趋严格。对油耗、排放及汽车的质量要求,有了更高标准及更严格的要求,一系列法规政策的相继出台,对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而言,考验及挑战更大。
自主品牌企业自身仍存在种种局限性,包括规模、管理、研发、生产、营销、服务、品牌建设、成本控制等等。在核心技术领域,特别是核心零部件制造方面,始终是制约中国自主企业迈上更高台阶、取得更快展的关键因素,而且这种挑战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自主汽车企业只有加快管理转型、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准、强化品质管理、创新营销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品牌建设等,才可能在重重包围圈中闯出一条路来,这点对国企自主、民企自主和混合自主企业来说,都是一样的。
四、二次创业向“金砖企业”迈进
广汽吉奥合资成立不过两年多时间,可以说,广汽吉奥既是业界最年轻的汽车企业,又是一个有着丰富沉淀和积累的企业。其前身吉奥汽车本身就开创过许多第一,曾是中国第一批民企造车的参与者;第一批国家出口基地企业;第一个进入欧洲市场的自主品牌;第一个尝试与国企合资的企业,而合资后的广汽吉奥,又正因为是最年轻的企业,所以也最具活力,是最具成长性的企业之一。
广汽吉奥成立两年多以来,以广汽集团为依托,充分发挥国企民企合资的优势,在广汽集团技术、人才、资源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持续推进技术、管理、品质三大转型,推动企业实现三大转变:从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变,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从价格链到价值链转变,使企业实现了较快速的增长。 2012年,广汽吉奥实现了同比超过45%的高增长,出口也取得了较快发展,其中皮卡出口全国排名第二、微车出口全国排名第三。尽管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们深知广汽吉奥规模化瓶颈仍未突破、面临的各项挑战仍有很多,甚至比合资前面临的挑战还要多,因此我们提出要进行二次创业,以2013年多款新车投放为契机,推动企业进入转型发力、质变突破的全新发展阶段。
4月19号也就是前天,广汽吉奥精致型MPV星朗,就在这个会场正式亮相,得到了媒体和行业人士的认可,未来如何还要看它将来在市场上的表现,但广汽吉奥多年来一直坚守一些战略,比如,坚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坚持产品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董扬对星朗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是一款多功能的高性价比车型,最关键是把握了市场的真实需求。今年下半年,我们还会有新的皮卡、 SUV和GA车型陆续投放市场,应该说,广汽吉奥经过多年积累,现在到了一个集中发力的阶段。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广汽吉奥未来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还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广汽吉奥一定会朝着50万辆的远景目标坚实迈进,决不后退。广汽吉奥的二次创业,就是要比企业初始创业时,提出更高的要求、付出更多的努力、实现更快的增速,此外,我们会积极向长城、吉利这样的企业学习,学习他们稳扎基础、低头实干的精神,同时,充分发挥广汽吉奥作为年轻企业的活力和创新力,努力发展成为中国汽车业的“金砖企业”,为推动中国自主汽车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相信,十年后的世界汽车市场上,一定会有叫得响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