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保权:
谁都想吃一口你打听打听,动工的地方修便道都是老百姓修的,我不让他修根本寸步难行,但是这个是主体我不能让他再干了,把电缆挖断了谁的责任,我的责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这个活就是给我干的,你不给我干,我就组织老百姓堵路,断道,到现场闹。
解说:
据铁路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也曾找过潢川县政府协调与村民之间的矛盾。政府部门也采取过一些措施,然而却还是无法解决长期积累的问题。一面是修铁路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是当地百姓方方面面的利益。当地政府是否在协调,又做了哪些工作?今天下午我们试图联系潢川县政府,宣传部门以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查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目前铁路施工方表示他们正在积极与村民进行沟通。
董倩: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关于宁西铁路建设纪实中的一番表述,从铁道施工方这方面来表述的,他说,“在国内客运专线大行其道的今天,修建宁西铁路,对中铁十三局来说,应该说是小菜一碟,但是这盘小菜却并不好做,没有相当的厨艺,很可能在小河沟里翻船。”那么我想这一番话核心、中心就是一个字“难”,修铁路是非常难的,那么这种难可以理解为物理层面的难,那么它表面在地质条件可能呈现出来的种种施工作业的难题,这一方面对于这样的一支修建铁路的专业队伍来说当然是小菜一碟,但是还有另外一层的难就是化学层面上的难,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铁路修到村民家门口的时候,村民会有很多涉及到自己自身利益的一些表达和诉求,但是这些诉求能不能及时地满足?这就成为考验这支铁路施工专业队伍的一种难。我们来看一下铁地双方都会涉及到哪些矛盾,使得他们在处理这些问题上举步维艰?
第一是拆迁补偿,涉及到这个问题,其实拆迁补偿的这个主体并不是施工单位,而是当地的政府,但是长期以来村民误认为这些铁路施工单位就是主体,因此就把没有满足的利益上的一些协调的积累下来的矛盾和情绪就发泄在了施工单位身上。第二是承包工程,有一些村民就认为利用这样的工程,我能不能在其中分一杯羹,这也成为一个矛盾等等,那么怎么看待这些矛盾。接下来我们继续连线王教授。
(电话连线)
董倩:
王教授,当这个事情一旦放在了公众目光的炙烤之下,那很快就会被引导到这家企业它的一个背景的标签,比如说国字号,其实事情远远不是这么简单的,因为我们看到谁都有委屈,谁都有不满的地方,而且就是各种声音、各种诉求、合理的、不合理的都搅在其中了,那么面对这么复杂的问题,您觉得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王锡锌:
核心的问题其实是要有一种有效的负责任的这样一种利益协调的组织和机制,那么我们看到在这个冲突还有其他地方出现的一些冲突中,其实表面上冲在一线上都是建设者、工人和当地的农民这种冲突,其实他们都是因为缺乏某种有效的利益组织协调机制的牺牲品,比如说对农民来说,他的有些要求可能是合理的,有些也未必是完全合理的,但不管怎么样,只要能够有一种有效的利益的表达和回应的机制,并且如果在这种回应机制不能够使得这个问题得到解决的时候,由有效的公权力的介入,那么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那么同样的对于施工方来说,施工方也可能有某种公共利益所说,比如说施工难的问题,包括当地一些老百姓抵制的问题,能够通过政府的带动协调机制解决的话,那么就不可能出现一些工人和当地的一些农民发生直接的这种流血对抗了。
董倩:
好的,谢谢王教授,稍后会有更多的问题给您。
那么我们再看这次冲突的过程中,一边是村民的无奈,另外一边又是施工企业的这种委屈,一边是停不下来的铁路施工的进度,另外一方面又是村民还没有被协调好的利益的这种诉求。那么我们看一个又一个问题,一个还没有解决,另一个又出现,那么积累下来,一方面是企业要赶工期,另外一方面是村民一肚子的怨气和怒气,在这种情况下恐怕不出事才怪。而且我们看在这种类似的事情并不是今天发生的事情是个案,我们不妨把目光放回去两三年会发现这种事情频频发生,那么当这些事情反复出现的时候,我们应当是到时候去捋捋思路,到底应该怎么办?我们继续关注。
(播放短片)
解说:
发生在河南潢川县的这起中铁十三局一项目部暴力殴打村民事件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以往的类似事件,中铁的一些公司在铁路建设的过程中与当地村民发生冲突已经不是第一次。
就在今年大年初四,在云南阜宁县也发生了一起暴力事件。“中铁隧道百人打砸村庄,老人小孩逃亡深山”的报道让公众一片哗然。此次事件在打砸过程中共造成57户村民的门窗、家具、电器以及车辆被损毁,初步统计损失达60余万元,而起因源于中铁隧道的两名工人,声称被8名当地村民敲诈了600元钱。尽管事件发生后,中铁隧道集团道歉并赔偿,但质疑声仍在。那就是为何一起不大的纠纷,会升级为上百名工人对一个村庄打砸的大事件。
2008年10月19日,京沪高速铁路廊坊段的部分村民遭遇中铁十七局近百名劳务人员的殴打,这起冲突是由铁路征地而引发,没有拿到征地补偿款的村民聚集到工地上阻碍了施工,和急于赶工程进度的施工工人直接产生了冲突。
今年3月25日,湖南省娄底一村庄因河道被堵塞等问题,村民与施工方中铁二十五局工人发生冲突,导致十二人受伤,四户被砸。
近年来,中铁和中铁建作为我国铁路建设的主要施工单位,基本上承接了国内80%以上的铁路基建项目,而和当地村民的这些纠纷矛盾基本集中在征地、补偿、拆迁、噪音等问题上,这些纠纷是一起起的孤立事件恩,还是有着共通性?究竟是矛盾双方不善于依法解决矛盾,还是舆论放大了对中字号企业的指责?当地政府部门在这其中有没有起到疏导沟通的责任,这样的事件还会有下一次吗?
董倩:
我们知道铁路工程建设它是一个涉及面广,而且它施工时间长的这样的一个项目,那么怎么能够保证在施工的过程中既不伤害群众的这种利益又能够保证施工方能够顺利地推进自己的进度,这恐怕需要各方的智慧一起来解决。接下来我们继续连线王教授。
(电话连线)
董倩:
王教授,我们通过过去几年出现的不少的例子发现,一旦暴力事件引发的这种结果,有一些往往最后是用钱去最后把它给抹平,那您认为如果最后用钱去解决这些问题存在的一些弊端是什么?
王锡锌:
用钱解决问题这已经是下下策了,因为最后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影响已经造成了,钱不过是来收拾残局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做法,如果这样的一些事情不能在事先得到预防疏通的话,带来的后果首先是政府的形象受伤,因为政府本来是有职能的,但是许多冲突的行为恰好印证出地方政府的一些不作为。另外一方面公共利益会受损,比如说许多重要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就会受阻,一些人的利益也会受损,另外企业的形象也会受损,所以我们看到其实大家都是输家,最重要的还是要将这种依法有效的维权机制、疏通机制尽快地完善起来。
董倩:
好,谢谢王教授。
那么刚才王教授也说,缺乏利益表达,最终没有办法,只能双方有了冲突之后会诉诸暴力,我们说铁路工程是一个民心工程,同时也是一个民生工程,但是如果各方的矛盾没有好好地处理,既会伤民生,更会伤民心,因此这个表面上的工人和农民的冲突,最核心的问题是有一个缺位的问题,这个问题一定要到了去解决的时候了。
好,这就是今天的节目,感谢您的收看,再见!